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基因组是指生物体所有遗传物质的总和。图1为棉花的进化模型,其中A0、A1、A2都是含有A基因组的二倍体棉花、D5是含有D基因组的二倍体棉花,AD以及(AD)1~5都是含有A、D基因组的四倍体棉花。
   
(1)据图1可知,为棉花的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包括____。(填编号)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
(2)绘制如图1所示的现存四倍体棉花的进化模型,所依据的证据包括不同种之间____。(填编号)
①棉纤维的长度差异
②棉纤维蛋白质序列的差异
③A基因组中的基因的种类差异
④D基因组中的基因的种类差异
⑤A基因组和D基因组的差异
(3)A基因组二倍体棉花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D基因组的棉花主要分布在美洲。与A、D物种形成相比,A1、A2物种的形成可能____。
A.没有发生地理隔离
B.没有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C.没有生殖隔离
D.变异积累的程度不及A、D物种形成

(4)A基因组棉花的纤维长度只有1.3-1.5cm,D基因组棉花的仅有0.3cm的绒毛,而AD基因组的棉花纤维可长达3cm。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
A.A和D基因组中相似功能的基因效应叠加
B.多倍化后纤维长度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
C.多倍化过程中伴随着纤维长度相关基因的偶发突变
D.纤维蛋白合成基因的数量增加,纤维蛋白的结构改变

(5)AD1产量高、适应性强,但纤维品质差;AD2纤维品质好,但栽培区域性强、产量低。若要增强四倍体棉花的品质和产量,提出一种育种策略:____
中国的亚洲棉(A2)最开始分布于中国南方,后续才被引入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亚洲棉普遍都表现出抗棉花枯萎病的性状,而长江流域以南的亚洲棉表现出易感病的性状。棉花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感染所引发的。与抗棉花枯萎病相关的等位基因(T/C)在三个地域种群中的的基因频率如图2所示。
   
(6)请结合图2,根据现代综合进化论解释南、北方亚洲棉种群的性状差异:____
2024-01-0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库蚊又称家蚊,种类繁多,是我国主要的嗜血室内蚊,其中淡色库蚊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致倦库蚊主要分布在南方,上海地处两种类群的交叉地带,出现了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以及两者中间型(两者杂交后代,可育)同时存在的分布特征。
(1)中间型的存在可推测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之间不存在______(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二者______(属于/不属于)同一物种。
(2)中间型个体性状与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都不完全相同,主要原因应是繁殖过程中发生了______。(单选)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数目变化D.染色体结构变化
(3)典型的北方淡色库蚊(如北京种群)与典型的南方致倦库蚊(如海南种群)在成蚊腹节背板淡色基带、幼虫呼吸管的形状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两种群形成这些显著差异的原因包括______。(编号选填)
①两种群都能发生基因突变②两种群个体数目有较大差异③两种群所处地域环境不同④地理隔离阻断了两种群的基因交流
稻富库蚊和凶小库蚊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多年来存在争议。近年崇明东滩持续发现上海少见的稻富库蚊,研究人员采集崇明稻富库蚊,提取其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并测序,计算与其他几种库蚊之间的遗传距离,结果如表3。遗传距离可用来衡量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的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的程度,在动物中COI序列的种内遗传距离通常不超过0.02。
4个蚊种COI序列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

蚊种

稻富库蚊

三带喙库蚊

淡色库蚊

凶小库蚊

稻富库蚊

0.003

三带喙库蚊

0.107

0.008

淡色库蚊

0.076

0.098

0.001

凶小库蚊

0.047

0.116

0.069

0.011

(4)提取稻富库蚊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比较,可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单选)
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
C.细胞生物学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
(5)分析表数据可知,4个蚊种中,种内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差异性最小的是______,与稻富库蚊亲缘关系最远的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稻富库蚊       ②三带喙库蚊       ③淡色库蚊       ④凶小库蚊
(6)判断并简要说明崇明采集的稻富库蚊与凶小库蚊是否属于同一物种______
2023-06-25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3 . 蜜蜂是一种传粉昆虫,它的舌管(吻)较长,适于采集不同花的花蜜,且腿部长有细毛便于黏附花粉带回蜂巢酿造蜂蜜,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我国现有的东方蜜蜂由7个独立种群组成,它们生活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变异。
(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
A.个体B.种群C.物种D.群落
(2)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在一个环境变化剧烈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相对多的是______
A.繁殖速度慢的种群
B.个体体积大的种群
C.食性复杂的种群
D.变异性强的种群
(3)蜜蜂可以在不同的植物间传粉,但由于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不能相互识别,使花粉管生长受阻,不能到达子房。这一现象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称为_________
A.遗传和变异B.生存斗争C.地理隔离D.生殖隔离
(4)现代蜜蜂的祖先原始蜜蜂生活于9000万年前,化石证据显示其并不具备便于黏附花粉的细毛,请结合自然选择学说阐述现代蜜蜂腿部细毛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
研究发现,7个东方蜜蜂种群中都存在Lkr基因,但不同种群中该基因的表达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为研究Lkr在蜜蜂适应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X基因转入实验组家蜂体内,该基因可使Lkr的表达产物减少。检测家蜂对蔗糖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5)对糖敏感性强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集花蜜为食。温带地区植物开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而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根据图中实验结果和题干信息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____(多选)
A.实验组和对照组蜜蜂的lkr基因碱基序列不同
B.Lkr基因表达程度不同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C.温带蜜蜂种群的Lkr基因表达程度比热带地区高
D.不同地区的气候、植物种类、植物花期等主导了蜜蜂进化的方向
2023-06-2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格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4 . 白纹伊蚊是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之一。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后,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种群数量从a下降到b的原因最可能是(       
A.白纹伊蚊种群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B.白纹伊蚊种群繁殖率下降
C.白纹伊蚊种群抗药性个体少
D.白纹伊蚊种群食物短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目前全球已有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B.个体C.种群D.物种
(2)有的杂草有卷须,有的杂草有鳞茎,有的杂草有刺,经分析这些都是茎的变态。分析不同物种同源器官的结构差异可以推断他们亲缘关系的远近。这属于哪类进化证据(  )
A.化石证据B.胚胎学证据C.比较解剖学证据D.细胞生物学证据
(3)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的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气候变化B.化肥使用C.耕作措施变化D.除草剂使用
(4)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  )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5)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来说,对除草剂敏感的为敏感性生物类型,那么在原来没有除草剂使用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与敏感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的关系是(  )
A.无敏感性个体
B.抗药性个体多于敏感性个体
C.无抗药性个体
D.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
(6)某杂草初始种群中,等位基因A和a 的基因频率均为0.5,一段时间后,a 基因频率变为0.05、A基因频率变为0.95.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始种群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0.25
B.该种群中95%个体的表型更适应环境
C.该种群所处环境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
D.显性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7)抗药性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下述几种策略中,可有效延缓抗药性杂草发生的是(        
A.机械除草
B.除草剂交替使用
C.人工除草
D.提高除草剂使用频率
2023-02-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评估生物合格考试题
6 . 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藏羚羊虽属牛科,头骨构造与齿式同其他牛科动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有研究表明藏羚羊与其他羚羊进化距离较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
(2)比较藏羚羊与其它牛科动物的头骨构造与齿式,属于生物进化证据中的(       
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分子生物学证据 D、生物化石证据
(3)要判断藏羚羊与同属羚羊亚科的蒙原羚是否为同一物种,下列依据最可靠的是(       
A、外形差异 B、基因库差异 C、是否存在地理隔离 D、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4)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黄浦江里的所有鱼
B、崇明东滩湿地上所有芦苇
C、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大树
D、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类
(5)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 D、显微镜下计数
(6)图表示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
D、从t1到t2,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E、若曲线代表某害虫种群,防治害虫应在t1前进行
F、t1~t2,该种群的出生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
II、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1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图2为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请据图回答:

(7)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型,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地区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
(8)据图2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或“先增加后减少”)。
(9)除了图1和图2中的因素外,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       
A、年龄结构 B、迁入率和迁出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性别比例
7 . 在生命诞生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发生了许多至今还无法确切知道的事件。地球上的生物通过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的结构由简单变为复杂,生物种类由少到多。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实际上是一些物种不断产生、一些物种不断灭绝的过程。
(1)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A.化石证据B.胚胎学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
(2)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中长期生活着多种慈鲷,部分如图所示。科学家经研究发现 A 与 A’形态虽然最为相似,但是 A 与 B、C 之间的亲缘关系比 A 与 A’之间更近。科学家判断的依据最可能来自(          
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
(3)长期大量使用青霉素会导致一些抗药性强的细菌比例增加,其原因是(       
A.细菌对青霉素有选择作用B.青霉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C.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D.青霉素使细菌发生了定向突变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种群个体基因型的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种群中新物种的产生D.种群个体表型的改变

(5)果蝇是常用于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 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 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 10 -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
(6)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 100 只果蝇,测知基因型 AA(灰身)35 只,Aa(灰身)60 只,aa(黑身)5 只,请问 A 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7)已知果蝇白眼(b)为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 2500 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
8 .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他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分析了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差异,并发现尼安德特人是当今人类的近亲,在人类进化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图表示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DNA(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2)除了线粒体外,真核细胞内含有少量 DNA的细胞器还有________
(3)除了 mtDNA 外,Y 染色体也可用于追踪人类起源,Y 染色体的路径为________ (母系/父系)遗传。
(4)1974 年,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阿法(Afar)地区发现了距今 300 万年至 360 万年的人亚科化石。对其骨骼进行分析表明,她既能直立行走,又仍是一个树木攀缘者。这为人类进化提供了_______。
A.胚胎学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生物化学证据D.古生物化石证据
(5)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 R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增加,而基因 E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减小,则该种群中更容易在当时的环境中生存的个体携带________(R/E)基因。
(6)下列关于人类进化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
A.可遗传变异为人类进化提供原材料
B.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就越强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原始灵长类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其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D.人们现在都生活在各种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7)请依据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 DNA(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补充完整下图,方框内填写现代人/黑猩猩/尼安德特人。
_____
(8)现今的人类通常可划分为 4个人种,即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白色人种(高加索人)、黑色人种(尼格罗人)和棕色人种(澳大利亚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4个人种之间在遗传上是开放的,不存在生殖隔离
B.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属于不同的物种
C.人类的进化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D.4个人种之间的差异体现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类适应环境变化长期生存
2023-01-11更新 | 43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练习生物试题
9 . 冬季以谷物为食的山雀种群中喙的平均长度上升,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长喙的山雀是新物种
C.基因突变是进化内因
D.长喙适应了野外喂鸟器的形状
2022-10-0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A.中间体色可能更适应环境,不易被捕食
B.三种体色的蟹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C.深体色和浅体色不是进化的原材料
D.不同体色的形成是基因定向变异的结果
2022-08-22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