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编码乳糖酶的LCT基因位于人类2号染色体上。若个体成年后该基因表达量下降,称为“乳糖酶不持续(LNP)”,表现为机体对乳糖不耐受;若该基因能持续表达,则称为“乳糖酶持续(LP)”,即乳糖酶直至成年还维持在较高水平。下图为上述性状的M家族遗传系谱图。
   
(1)据图判断,LNP性状的遗传方式是______。若对LCT基因测序发现,Ⅲ-1为杂合体,则LNP性状的遗传方式是______(是/不是)表观遗传。
(2)若Ⅲ-1体细胞中LCT基因模板链的部分序列由3'-CCC-5'(编码某氨基酸)突变为3'-TCC-5',则所编码的氨基酸由______变为______。(遗传密码:5'-CCC-3'脯氨酸;5'-GGG-3'甘氨酸;5'-GGA-3'甘氨酸;5'-AGG-3'精氨酸)
(3)基因检测发现,Ⅱ-1的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则Ⅱ-1的某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LCT突变基因的数量可能为____________
(4)若用F/f表示LCT基因,人群中ff的基因型频率为16%,则F的基因频率为______
(5)研究发现,在不同人种中,LCT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不同碱基中;同一人种中,不同个体的LCT基因突变位点也有差异。该现象对于人类适应环境的意义是______。
A.不同种群独立地进化出相同的性状
B.不同种群不同程度地改变对乳糖的耐受能力
C.同一种群不同基因型的人能在不同程度上以奶制品为食
D.同一种群不同基因型的人能在相同程度上获得有利的变异

除研究现代人的基因外,研究灭绝的古人类基因也是探索人类起源的一种思路。科学家研发出一套能成功从4万年前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的骨骼中提取线粒体DNA并进行扩增和测序的方法,为人类进化的研究做出贡献,荣获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6)科学家将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化石中线粒体DNA与现代人类线粒体DNA进行比较,获得人类进化的证据属于______。
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
(7)研究发现,现代人类第12号染色体上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风险的基因来自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科学家据此推测,人类祖先曾与尼安德特人发生基因交流。下列3个关于人类进化的模型与上述推测最吻合的是______。(用下列编号选填)
   
2023-07-06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10高一下·江苏南京·期末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2 .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特别长,是由于(  )
A.为了摄食树叶,颈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
B.长颈比短颈者有较好的生存机会
C.长颈者影响了遗传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
3 . 同区域的有性生殖物种不断进化,其已获得的适应特性并不会因杂交而失去。最主要的原因是(       
A.基因重组和变异B.自然选择C.生殖隔离D.地理隔离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4 . 科研人员对某处岛屿上的一种地雀进行研究,发现该鸟类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1977年该岛降水量严重不足,只有产生大而坚硬种子(如图右上角)的耐旱植物生存。1983年降水量充沛,产生小而柔软种子的植物生长茂盛。随后几年没有明显降水量的波动,据图说法正确的是(       

A.地雀喙大小的变化,是自然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
B.1978-1983年地雀喙尺寸变大是由于取食大粒种子导致的
C.1985年后喙的尺寸趋于稳定表明该种群数量稳定
D.研究表明喙的大小是由环境改变导致的可遗传的变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交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_____
(2)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____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哪些方面?_____
(3)普通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如图),请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_____
_____
_____
2022-03-31更新 | 489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07:生物的进化重点练-2021-2022学年上海市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重难点总复习(沪科版2020必修二)
6 .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三带喙库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三带喙库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科研人员对使用了杀虫剂的四个地域的三带喙库蚊种群的基因型进行随机检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检测总数

BB(敏感型)

Bb(敏感型)

bb(抗药型)

100

42

22

36

100

20

54

26

100

63

10

27

100

49

41

10

A.B基因频率由大到小依次是丙、丁、甲、乙
B.四个地域的三带喙库蚊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存在差异
C.杀虫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四个地域的三带喙库蚊种群的进化方向相同
D.三带喙库蚊不同个体有不同的基因型,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7 .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其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下图)。请回答:

(1)图中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
(2)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_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8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型
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捕食者不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
2021-07-16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期末培优模拟卷03-2021-2022学年上海市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重难点总复习(沪科版2020必修二)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9 . 将苍蝇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皆相同(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等量)。8天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A.甲瓶苍蝇在选择作用下会产生定向变异
B.乙瓶内有翅的苍蝇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突变
C.甲瓶苍蝇中控制有翅性状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为零
D.由此实验可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