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研究发现茶花花蜜中含有微量的茶多酚,蜜蜂吸食茶多酚后,对报警信息素发生反应的浓度阈值(引发报警的最低浓度)降低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B.蜜蜂采食茶花花蜜,可以提高其感知外界危险的敏感度
C.茶花花蜜中的茶多酚使蜜蜂发生基因突变,有利于蜜蜂躲避敌害
D.不同地区的气候、植物种类、植物花期等会影响蜜蜂进化的方向
2024-02-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2 . 科研人员在喜马拉雅山和高黎贡山发现并命名两个羊绒鼯鼠新物种——西藏羊绒鼯鼠和雪山羊绒鼯鼠,它们食物大多是含有丹宁等有毒物质的针叶,它们的种群被河流分隔开,彼此间有显著的结构和毛色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内普遍存在着的变异决定了羊绒鼯鼠进化的方向
B.西藏羊绒鼯鼠和雪山羊绒鼯鼠种群之间可自由进行基因交流
C.羊绒鼯鼠和含有丹宁的有毒植物彼此不会影响对方的基因库
D.两种羊绒鼯鼠的结构和毛色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3 . 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祖先是肉食动物,经过漫长演化,现在大熊猫99%的食物来源于竹子。由于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现有大熊猫被分割成了33个孤立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熊猫中与食性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B.栖息地分割形成的孤立种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C.种群间基因的双向迁移不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4 . 某地山鼠种群部分个体迁移到新区域后建立了一个新的小种群,几百万年后两种群的基因库发生了巨大差异,两种群个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某些个体迁出,可能导致原地域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几百万年后的两种群个体间必定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C.两种群中发生的自然选择所保留和淘汰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
D.遗传漂变对新形成的小种群基因频率影响更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殖隔离一旦产生就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C.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D.环境条件保持不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改变
6 . 某种田鼠的毛色褐(S)对灰(s)为显性。一个田鼠种群迁入新环境第一年基因型为SS个体10%, Ss个体占20%,ss个体占70%。由于该环境条件不利于灰色鼠生存,使得第2年灰色鼠减少了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干年后s基因频率降为0
B.S基因频率从20%变为21.5%
C.此过程说明田鼠种群发生进化
D.灰色鼠减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