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面是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草原所做的一些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草原类型

类型1

类型2

类型3

植物总种数

168

106

82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 100

938

201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6.0

50.1

80.0


(1)三个草原中,推测动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表中可以看出,草原类型___________的环境干旱缺水更为严重。
(2)通过表中的平均产量并不能得出三个生态系统总产量的高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对草原进行适度放牧,对植物总种数的增加___________,做出这种判断是基于“___________”(填一种理论名称)。
2021-07-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期末)生物试题
2 . 下表是新冠病毒(RNA病毒)突变株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对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德尔塔突变株奥密克戎突变株
棘突蛋白突变数量15个32个
传播速度快,15天传五六代传播速度是德尔塔的2倍,每3天增长速度翻一倍
传染性极强,无接触14秒可传播极强,使疫苗效果锐降70%
毒性重型、危重型比例增加目前数据不足,无法确定
症状1/3~2/3不典型,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肌肉酸痛肌肉酸痛、疲倦,并伴有轻度咳嗽,非常口渴
A.宿主细胞基因突变导致棘突蛋白突变
B.奥密克戎突变株传播速度加快是病毒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C.两种突变株的根本区别是核酸种类不同
D.新冠病毒一旦发生变异将导致原有疫苗完全失去作用
3 . 某害虫的抗药型(R)对敏感型(r)为显性,下图表示在T1、T2和T3时间点,害虫种群中RR、Rr和rr的基因型频率。T1~T2时段,对该种群施用杀虫剂。T2~T3时段,该种群度过越冬期。据表回答:
时间点
基因型频率
T1T2T3
RR0.050.600.05
Rr0.350.300.15
rr0.600.100.80

(1)R与r基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
(2)T1时害虫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施用杀虫剂后,R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
(3)杀虫剂和冬季条件对害虫的选择作用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据表提出有效降低害虫抗药性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22-07-1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
4 . 大达夫尼岛遇到干旱时,岛上的浆果减少,生活在岛上的鸟只能更多地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下图为大达夫尼岛干旱发生前后中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5-1979年间中地雀种群能保持遗传平衡
B.岛上的浆果减少导致中地雀产生喙深度变大的变异
C.中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变大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D.控制中地雀喙深度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表明中地雀种群发生了进化
2023-01-02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变试题11-15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实验小组想探究不同种类抗生素对某种细菌的选择作用,计划首先选出一种细菌耐药性较小的抗生素,方法如下:将含有相同浓度的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规格相同)放置在已接种细菌的固体培养基中心,抗生素向周围的培养基中扩散。如果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则滤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图甲里面的圈),结果如图甲所示。
   
(1)衡量抑菌效果的指标是_____
(2)图甲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____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3)将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加入细菌培养液中,测定培养液中细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间为_____时刻。
②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发生在使用抗生素_____(填“之前”或“之后”)。
(4)某松鼠种群中与某性状有关的基因型为BB、Bb、bb,三者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0%、30%。因为感染了该种细菌,一年后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数量分别增加了35%、8%,bb的个体数量减少了10%,则在“一年后”这一时间点,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_____,经过这一年,该松鼠种群进化了吗?_____(填“进化了”或“没进化”),理由是_____
6 .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____________学说和____________学说,前者指出____________,它的直接证据来自于____________;后者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2)某地某一年生植物种群中的个体均开白花,基因型为aa,去年洪水冲来了许多开红花的种子,自由交配一代后使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频率变为9%AA、42%Aa、49%aa。假设一年中该种群没有新的迁入和迁出、不同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相同、没有突变、不发生自然选择,那么亲代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
(3)科学家做过以下实验:将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取A组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继续饲养,再把其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并逐代增加DDT的浓度,重复上述实验。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就可以从B部分获得强抗药性的家蝇。强抗药性家蝇的出现是____________(填“DDT诱变”或“DDT选择”)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家蝇种群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
(4)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7-1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7 .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的和金黄色的。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假说,如图所示。

(1)在假说甲中,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这两种鱼的祖先是________
(2)假说甲中湖泊Ⅰ和湖泊Ⅱ会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的原因是灰色鱼通过________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并通过________,适应环境的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生存下来,而不适应环境的灰色鱼被淘汰。
(3)在假说乙中,湖泊Ⅰ中原来的鱼是金黄色鱼,湖泊Ⅱ中原来的鱼是红褐色鱼,由于________的原因而形成现在湖泊Ⅰ、Ⅱ中的两种鱼。利用DNA分析能较快判断两种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如果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湖泊Ⅰ中的金黄色鱼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________(填“甲”或“乙”)。
(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果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之间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________
(5)在对湖泊Ⅱ中的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65%。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020-03-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一万多年前,美国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此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_______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鳉鱼之间存在________,它们属于两个________
(3)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
2022-07-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辣椒是一种刺激性食物,进食辣椒后,辣椒素能与受体(TRPV1)结合,使机体产生灼热感。TRPV1还是人体的温度感知元件,能被40℃以上的高温激活,最终产生痛觉。下图为TRPV1被激活及产生生理效应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TRPV1位于感觉神经元的____(填“树突”或“轴突”)膜上。吃辣椒时,辣椒素激活感觉神经末梢上的TRPV1后,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开启,Ca2+内流增强可以减弱对Na+内流的抑制作用,则此时感觉神经末梢的神经元将____(填“兴奋”或“被抑制”)。
(2)人吃辣椒后,为减轻口腔中的灼热感,可饮用____(填“常温饮料”、“热饮”或“冷饮”)。根据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
(3)人吃辣椒后,灼热感是在____(部位)产生的。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的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____,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4)请从个体层面分析,痛觉会给动物带来痛苦,为什么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仍保留对痛觉的感知?____
2024-01-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12-13高二下·广东·期末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10 . 锈去津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它是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之一。锈去津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锈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已知含过量锈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1)由于锈去津的_____作用,在长期使用锈去津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目的菌。
(2)目的菌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可用来
统计微生物数量。
(3)在固体培养基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是______;有透明带菌落利
用的氮源是_______,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
(4)下图是A~C瓶中三类细菌的最大密度柱形图,由图推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3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