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生活在马来西亚雨林里的一种枯叶螳螂,其翅膀和背板都形似枯叶,利于躲避天敌的捕食。下面对枯叶螳螂这一物种形成的解释,正确的是(       
A.枯叶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导致其发生了不定向变异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枯叶螳螂个体从而导致其发生适应性变异
C.枯叶螳螂的形态是其与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D.枯叶螳螂进化的实质是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
2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从藻类到蓝鲸,地球上的物种纷繁复杂,科学家还不清楚地球上到底生活着多少个物种。据估计,全世界物种数量多达1亿种,而迄今只有约180万种被命名。人类只不过是这亿万物种中的沧海一粟。
1.关于上述如此众多生物的起源和进化,下列符合进化论的解释的是(       
A.来自同一物种的生物在性状上是相同的
B.达尔文认为有些物种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C.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很快会形成不同的物种
D.同一物种的种群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可能会形成多个物种
2.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物种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B.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C.区分不同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三倍体无子西瓜是人工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新物种
2023-04-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专项拓展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3 . 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喙蝽蟓与短喙蝽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控制蝽蟓喙长度的相关基因开始发生突变
C.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无患子科植物中果皮较厚的植株更容易延续后代
D.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短喙的基因的频率增加
2023-04-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易错疑难集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4 .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引起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如图是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易感菌群中出现具有一定抗药性的细菌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而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C.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就会使易感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从而产生耐该抗生素的菌群
D.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耐药菌群的出现或造成体内菌群失调
2023-04-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易错疑难集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关
B.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不同地域的食物种类会使丽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2023-04-26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易错疑难集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6 . 鲍曼不动杆菌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其对多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日益增强,将可能进化成“超级细菌”,因此对其引起的疾病的针对性治疗会变得日益困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鲍曼不动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随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B.鲍曼不动杆菌与抗药性有关的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其产生抗药性
C.鲍曼不动杆菌进化成“超级细菌”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D.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导致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7 . 部分个体从原来的区域散播出去并成为一个新的种群的建立者,这些“先驱者”并不会携带它们原有种群的所有基因。在某些情况下,原有种群中数量很少的基因在对新种群的基因贡献中可能占很大一部分,这种现象称为建立者效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新种群建立过程中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B.新建种群和原有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新建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可称为新建种群的基因库
D.新建种群和原有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但自然选择的方向相同
8 . 市场上常见的虾有河虾、对虾、龙虾、皮皮虾等。2020年11月,我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填补节肢动物进化空白的化石——章氏麒麟虾,它身体分节,有五只眼睛和坚硬的壳,与现在的虾相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的大量发现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充分证据
B.如今世界上生活的各种虾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淡水中的河虾和海水中的龙虾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在皮皮虾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9 . 一般情况下,低氧条件会促进细胞凋亡。高原鼢鼠长期生活于黑暗、封闭的环境中,其生活的地下洞道严重缺氧。与平原大鼠相比,高原鼢鼠所携带的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可抑制细胞凋亡。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高原鼢鼠所携带的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为其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缺氧环境导致高原鼢鼠所携带的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定向突变,从而使鼠群适应地下的低氧洞道生境
C.高原鼢鼠与平原大鼠基因库之间存在的差别可能使它们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D.高原鼢鼠对低氧环境适应性的形成,是缺氧环境对其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10 . 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方向,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图揭示的观点是变异是多方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图中许多个体被淘汰是由于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
C.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逐代通过遗传而不断积累
D.此图充分反映出了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所论及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