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茶树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引种和种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种植地区的最低极限温度及持续时间。某研究小组监测了-5℃条件下,2个茶树品种叶片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清除逆境胁迫下产生的超氧自由基)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低温时产生超氧自由基,会损伤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处理2天SOD活性降低的原因是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处理2~8天SOD活性上升说明两种茶树均有一定的低温适应能力
D.推测舒茶早品种比乌牛早品种更适合在低温环境下种植
2 . 物种的研究者对能表达黄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进行了定向的演化培养,并在不同的演化压力下对其加以筛选。其中,S表示的是强自然选择,W表示的是弱自然选择,而N则是不做自然选择。黄色荧光蛋白频率与演化压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是N组,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演化压力
B.实验组黄色荧光蛋白频率大小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强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对黄色荧光蛋白基因频率的影响更小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基因型,进而改变生物的基因频率
3 . 辽宁青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过渡的地带,该地区灌丛群落的优势种为虎榛子,其根系发达,枝叶表面有茸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虎榛子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大
B.虎榛子高低错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C.虎榛子根系发达,耐旱能力较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虎榛子既能保持水土又可食用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024-01-12更新 | 3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4 . 植物能够产生酚糖(小分子有机物)防御昆虫,但过量酚糖对植物本身生长发育不利。PMaT酶能将酚糖降解为无毒物质。烟粉虱食物广泛的原因是能够抵御酚糖的毒害。科学家对植物、烟粉虱和白粉虱(烟粉虱的近亲)三者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白粉虱中无PMaT基因,烟粉虱中含有PMaT基因,且与植物中的PMaT基因序列相同,烟粉虱PMaT基因所在染色体上除该基因外的其他DNA序列与白粉虱相似度极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烟粉虱中含有PMaT基因可能是吞噬植物后基因突变的结果
B.酚糖通过直接作用于烟粉虱的表型对其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C.植物与烟粉虱的协同进化是通过两者之间的种间竞争实现的
D.基因组测序是研究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活在美国南部的绿色蜥蜴猎食时,唯-的伎俩就是奔跑。 当人类给这一地区引入褐色蜥蜴后,褐色蜥蜴占据了森林地面上的地盘,把绿色蜥蜴赶到了树上生活。研究发现经过仅仅20年的时间,绿色蜥蜴普遍具有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更高处的领地上定居。据此推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移走褐色蜥蜴后绿色蜥蜴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B.褐色蜥蜴的引入会促进绿色蜥蜴的进化
C.护趾的变化表明绿色蜥蜴经过20年的进化已经形成新物种
D.绿色蜥蜴普遍具有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 . 某种兰花细长的花距底部分泌花蜜,主要由采蜜蛾类为其传粉。多年后发现,在某地其传粉者从采蜜蛾类逐渐转变为采油蜂类。进一步研究发现,花距中花蜜大量减少,而二乙酸甘油酯(一种油脂类化合物)有所增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种兰花是通过基因指导有关酶的合成,进而控制花距中分泌物的合成
B.该兰花种群中花距分泌物有关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与传粉动物变换有关
C.兰花花距中不同种类分泌物含量的变化,是不同种兰花形成的必要条件
D.该种兰花与采油蜂之间在相互影响下不断进化和发展,体现了协同进化
7 . 帝王蝶是世界上唯一能进行长距离迁徙的蝴蝶。“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可帝王蝶的幼虫竟然仅吃一种叫作“乳草”的有毒植物(乳草产生的毒素“强心甾”有能够结合并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而且帝王蝶幼虫还能将强心甾储存在体内以防御捕食者。研究人员发现帝王蝶钠钾泵的119位和122位氨基酸与其他昆虫不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发现122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甾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119位氨基酸改变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因122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根据以上信息可做出的判断是(       
A.强心甾对帝王蝶幼虫的钠钾泵无破坏作用
B.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119位氨基酸的改变可能早于122位氨基酸
C.强心甾会导致普通动物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异常
D.在乳草产生的强心甾作用下,帝王蝶钠钾泵基因发生了抗性突变
2022-05-21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二)生物试题
8 . 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且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现有矮化突变体甲、乙两株,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野生型植株相比甲、乙突变体植株的变化,均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
B.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甲、乙突变体植株一个细胞中最多都有4个a基因
C.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三种矮化植株
D.甲、乙植株的变异类型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022-05-19更新 | 110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沈阳市二中高三四模生物试题
9 . 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如图是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推动生物发生变异的重要因素
B.甲、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2%、8.5%
C.人工喷洒杀虫剂对家蝇进行选择属于人工选择
D.由图可知,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产生了生殖隔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