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竞争干扰假说”认为在食物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群体的增大,个体会增加取食速度以获得更多的食物;“群体警戒假说”指随着群体增大,群体发现天敌攻击的概率增加导致群体中成员的警戒水平下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常集群活动,主要在我国鄱阳湖越冬,在西伯利亚地区繁殖。相关研究结果如图1、图2所示。

       

(1)白鹤从西伯利亚地区迁徙到我国鄱阳湖地区,体现了种群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迁徙过程中,白鹤主要靠地磁场定位,地磁场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信息。
(2)据图1可知,幼鹤较成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从幼鹤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2可知,集群型白鹤较非集群型白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较少时间警戒,依据“竞争干扰假说”和“群体警戒假说”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白鹤的种群密度,可以在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营造更多适合白鹤生存的环境,从而提高白鹤种群的_____________
2 . 下图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13-14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
3 . 某时期,在一条大河的南岸的大块农田中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杀虫剂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杀虫剂。下图为在此时期内这种甲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甲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耐药性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使甲虫种群的耐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杀虫剂对甲虫起__________作用,这是通过杀虫剂与甲虫之间的____实现的,杀虫剂对甲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________,向更易产生耐药性的方向进化。
(3)如果A到D都为杀虫剂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杀虫剂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
(4)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________
(5)大河南岸的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里分别都有这种甲虫种群,经检测发现它们的基因型共有5种,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4 . 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由于河流产生______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c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在___________时间段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30%和4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若种群甲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的a基因频率约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许多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形成一个如图所示瓶颈模式,图中●为抗药性个体,瓶颈部分表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
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因为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该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
C.第三年抗药性基因频率很低,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诱发抗药基因的产生,使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D.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2020-08-2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10-11高三上·河南新乡·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6 . 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下图1所示,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下图2所示。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       
A.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
B.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
D.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7 . 如图1为育种方法图解,图中数字表示不同育种过程用到的方法。图2为物种形成过程模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的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标志着新物种的诞生
B.图1和图2说明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C.a可表示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D.图1中①和③均使用了秋水仙素处理自然萌发的种子和幼苗
2012·江苏·三模
8 . 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B.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形成新的物种
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
2019-01-30更新 | 162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南昌十九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
9 . 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长.
(2)B曲线呈“S”型,表示种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长,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如果“S”型曲线表示某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那么,K点以后,曲线出现平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___对此,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
10 . 某时期,在一条大河的南岸的大块农田中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杀虫剂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这种甲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的,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这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_实现的,农药对害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____________向更易产生抗药性的方向演化.
(3)如果A到D都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9-2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