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环境是外界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9-10高一下·福建龙岩·期中
1 . 下表是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015-10-21更新 | 173次组卷 | 10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大二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元正常的兴奋性
D.内环境中生成的ATP给细胞供能,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2013·上海·一模
3 .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毛细淋巴管中的淋巴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液中
B.心血管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血压形成的前提
C.内环境的自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与高密度脂蛋白过低有关
2019-11-19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4 . 下图为人体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所表示结构A~E分别提取五种液体,测定其中所含某些相关物质的相对含量,见下表,请据题分析下列问题正确的是(       

90.9

98.0

96.0

91.0

97.5

尿素

0.03

0.03

1.20

0.01

2.00

无机盐

0.35

0.70

0.60

0.30

0.50

葡萄糖

0.55

0.10

0

0.55

0

蛋白质

7.00

0

0

7.00

0


A.编号②、③、⑤所示的液体可能依次取自结构B、E、C处
B.若与D处的液体成分相比,A血浆中氧气的浓度较低
C.在B处重吸收的物质将进入到D处,经肾动脉运回心脏
D.经过结构C处以后U型管内液体的渗透压先升后降
2019-11-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5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
过肺部进入血液。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同时导致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死亡。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细胞的途径: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强
D.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6 . 在一项针对高原地区人体适应性机制的研究中,科研团队邀请了一支登山队前往海拔4500米的某山峰营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生活与训练。期间,队员们需定期提供血液样本以监测其生理状态变化。实验数据显示,尽管所有队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原反应,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人的血氧饱和度有所回升,部分生理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研究人员推测这与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多种机制有关。请你依据所学知识,解答以下问题:
(1)高原环境下,人体血氧饱和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压强降低导致__________(肺泡、红细胞)内的氧分压降低。
(2)长期处于高原环境中,人体通过增加__________(促红细胞生成素、胰岛素)的分泌,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3)在高原生活一段时间后,下列哪些生理或行为变化有助于人体适应缺氧环境(       
A.心率加快,增加心输出量
B.呼吸加深、加快,增强通气效率
C.血液中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浓度升高
D.适量补充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维持血糖稳定

(4))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体内哪种激素水平会明显升高,促进非颤抖性产热(       
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肾上腺素D.生长激素

(5)分析说明为何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群,其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往往比平原居民更高?请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角度阐述这一现象,并简述这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学4月质量调研试卷
7 . 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生物的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使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降低,大大提高了机体对环境因素的耐受能力。O2、CO2、渗透压、血糖、温度、pH、离子浓度等因素的温度对于内环境的稳态十分重要。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容易引起各种不适症状,严重时会引发疾病。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
A.组织液、淋巴液、血浆B.血浆、淋巴液、组织液
C.淋巴液、血浆、组织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多选)
A.内环境稳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只需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的参与
C.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性质处于恒定状态

(3)缺氧条件下,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加,形成脑水肿;同时细胞质膜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堆积,继而水分聚积形成脑细胞肿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多选)
A.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的大小关系是:血浆>组织液>脑细胞
B.形成脑水肿时,整体上水的扩散路径为:脑细胞→组织液→血浆
C.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入纯氧
D.血管壁细胞和脑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4)某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略有_______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A.升高NaHCO3B.降低NaHCO3
C.降低H2CO3D.升高H2CO3

(5)当人体内长期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内环境中尿酸含量升高,pH降低,尿酸盐沉积,从而引起痛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多选)
A.人体内含有嘌呤的物质有DNA、RNA、ATP等
B.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C.人体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痛风的形成
D.正常人体输尿管中的尿素可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尝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
a.实验材料: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
(6)在你设计的实验中,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此外,还需要pH试纸、滴管等实验用具。
b.实验步骤,如表所示:

步骤

A组

B组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______

等量缓冲液

等量血浆

______

等量缓冲液

等量血浆

滴加等量的NaOH溶液

______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结果

______

______

结论

______

______


(7)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
(8)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
(9)预测A组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
(10)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_____________
(11)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A.神经-免疫B.体液C.神经-体液D.神经-内分泌-免疫
2023-11-1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 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____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_____。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来反映。
(3)过程b由激素_____促进;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机体如何处理乳酸?_____
(4)细胞中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此时,反应所处的条件是_____
A、无氧          B、有氧          C、先无氧后有氧          D、先有氧后无氧
部分体液中主要电解质含量

离子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Na+

142

145

12

K+

4.3

4.4

139

Ca2+

2.5

2.4

<0.001(游离的)

Mg2+

1.1

1.1

1.6(游离的)

总计

149.9

152.9

152.6

Cl

104

117

4

HCO3

24

27

12

HPO42、H2PO4

2

2.3

29

蛋白质

14

0.4

54

其他

5.9

6.2

53.6

总计

149.9

152.9

152.2


(5)分析表中数据,说明两大类体液的渗透压是否相同?理由是_____;细胞内液维持pH相对稳定的主要物质是_____;细胞外液调节pH相对稳定的缓冲对是_____。在代谢过程中,当各种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在缓冲对的作用及神经体液的调节下,主要通过_____(器官)将多余的酸、碱排出体外。
2019-10-2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9 . 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A中的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
B.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C中
C.A、B、C、D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2016-01-29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11-12高二下·江西新余·期中
10 . 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
(2)图中a~d中,O2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常情况下,组成A结构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B结构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___]_____和[___]____
(4)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是通过_________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的。
2016-12-12更新 | 533次组卷 | 3卷引用:1.1 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