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环境是外界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下列现象不能说明该结论的是(       
A.胰岛B细胞要从内环境获得营养和O2,产生的胰岛素又维持内环境血糖相对稳定
B.唾液腺细胞分泌的唾液促进淀粉水解,淀粉水解后的葡萄糖又能被唾液腺细胞利用
C.肝细胞利用从组织液获得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又能把细胞产生的有毒物质分解掉
D.草履虫能够从液体环境获取营养和O2,其细胞代谢又能使生存的液体环境发生改变
2 . 与毛细血管壁相比,毛细淋巴管的管壁薄,通透性高,且毛细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端,盲端的内皮细胞像瓦片般互相覆盖,形成只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都包括组织液
B.淋巴液中的大量淋巴细胞与淋巴液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C.毛细淋巴管壁的通透性较大,有利于其回收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
D.毛细淋巴管的单向活动瓣膜可以保证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
3 .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物质,Ⅰ、Ⅱ、Ⅲ、Ⅳ表示相关系统,甲、乙、丙、丁表示四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乙、丙、丁三种液体构成了内环境
B.②、④分别表示CO2和代谢废物
C.给病人输入0.9%NaCI溶液,目的是维持甲、乙、丙、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口服药物后,药物分子发挥作用离不开Ⅰ、Ⅳ系统的作用
4 . 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5 .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③是细胞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
B.皮下注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的途径是①→②→③
C.①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5层膜
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有所增加
2022-11-01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6 . 下图是红细胞在血浆pH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细胞中CO2从产生场所扩散进入血浆至少穿过5层膜
B.CO2生成H2CO3是在血浆中完成的,碳酸酐酶可以催化碳酸的分解
C.图中组织液中CO2的最终去路主要是形成HCO3-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包括pH等理化性质及成分的恒定不变
7 . 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细胞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B.若该组织为肝脏组织,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C.如果细胞③为肝脏细胞,则⑤处的尿素浓度低于①处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后,①中的NaHCO3,可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8 . 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结构1的通透性会降低
B.乙液和丙液可以通过结构2相互渗透
C.正常状态下,含蛋白质最多的是甲液
D.甲液、乙液和丙液构成了外界环境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020-10-11更新 | 70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章 过关检测试卷
9 . 下图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a、b、c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A.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环境是a
B.b渗回a和渗入c的量相差较大
C.A端的营养物质和O2含量总是多于B端
D.c通过毛细淋巴管壁大量渗出可形成b
10 . 如图一为人体局部组织及其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关液体成分、图中数字代表过程);图二为体液各组分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中的a、c、d共同构成内环境
B.图二中的甲相当于图一中的b,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C.图二中的乙相当于图一中的a,内含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D.图一中组织细胞代谢过旺时可能导致过程3强于4引发组织水肿
2023-02-06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