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1 道试题
1 . 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的致死率可高达90%。EV的主要靶细胞是吞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和肾细胞等,吞噬细胞最先被EV侵染,EV能在吞噬细胞中增殖并随之扩散至全身。EV的致病机制如下图所示。


(1)被EV侵染的吞噬细胞功能异常,无法将EV特有的抗原暴露并直接呈递给_________细胞,因而难以激活人体的_________免疫。
(2)EV侵染吞噬细胞后,能诱导淋巴细胞凋亡,进而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免疫应答。
(3)sGP是EV基因指导合成的一种分泌型糖蛋白,与EV表面的糖蛋白GP结构很相似。GP作为_________,能刺激机体产生与其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在患者体内,抗体可以与sGP结合,从而失去了_________的机会。
(4)被EV侵染的吞噬细胞分泌的sGP与_________共同作用于_________细胞,使其通透性增加,出现出血症状。
(5)综合上述分析,人感染EV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表示某种抗原递呈细胞(APC)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据图回答:

图1
(1)该种APC能表达TLR蛋白,进而激活免疫反应。研究表明,如果使TLR基因发生突变而丧失功能,小鼠就不能探测到细菌的存在。据此推测_____
A. TLR蛋白在免疫中具有识别作用
B. TLR蛋白位于细胞膜上
C. TLR蛋白的合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D. 细菌细胞也有TLR基因
(2)受病原体刺激后,APC会启动核内相关基因,合成某种免疫活性物质,以_____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直接杀死入侵的多种病原体,该过程属于_____免疫。上述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_____(填“抗体”“淋巴因子”或“溶菌酶”)。APC还能摄取、加工病原体蛋白,并将其呈递给T细胞,可见APC又是_____免疫的启动者。
(3)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充斥着数万种病原体,任意一种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浆细胞均能产生特定的抗体以对付不同的病原体,可能的机制为_____
A.浆细胞中具有数万种抗体基因
B.不同的浆细胞在合成抗体时,对mRNA进行了不同的剪切和加工
C.B细胞在不同抗原刺激下发生了相应的基因突变,产生了不同的浆细胞
(4)实验室用LCM病毒感染小鼠,几天后分离该小鼠的淋巴细胞进行如下所示的实验:

图2
离心测定实验组上清液中51Cr释放量,上清液中放射性高于对照组(提供淋巴细胞的小鼠未接受LCM病毒刺激),原因是_____。若去除提供淋巴细胞小鼠的APC细胞,推测上清液51Cr释放量将_____
2018-07-05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理综生物试题
3 .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免疫过程。请回答:

(1)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清除。
(2)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
①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______________(填选项)的场所。
A.生成                    B.成熟                    C.集中分布
②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选项)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A.都由                    B.不都由
(3)请写出图中以下细胞的名称:
细胞I:_____________细胞,细胞II:_____________细胞,细胞VI:_____________细胞。
(4)人体细胞再次受到该病毒攻击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填选项)。
A.细胞IB.细胞IIC.细胞VD.细胞VI
(5)图中所示①~④的4个途径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过程的是途径_____________
(6)图中某种初始状态T细胞分泌的物质“▲”是______,其作用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生物试卷
2013·全国·一模
4 . 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细胞中,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能力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_______
(3)人被狗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的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引起的反应过程是________(填数字)。
(4)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免疫系统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三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布鲁斯·博伊特勒发现人体许多细胞中都有一种重要蛋白质,这就是“Toll样受体(TLR)”,该蛋白质可识别不同的病原体,并在病菌入侵时快速激活免疫反应,从而启动第一道防线。拉尔夫·斯坦曼发现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树突状细胞能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系统,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等“武器”,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结合上述信息回答。
①“Toll样受体(TLR)”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参与图示过程。
②图中代表抗体的是________,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图中代表“杀手”细胞的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10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3届高考《考试大纲》调研试卷(四)生物卷
2013·吉林·三模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表示免疫系统调节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参与免疫调节的几个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_________细胞,②是_________细胞,两者间可以通过细胞直接接触而传递信息。
(2)②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分泌量减少,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足。
(3)①②③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___
(4)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并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现象,红肿是_________(填一种体液名称)增多的结果。③细胞分泌的物质化学本质是_________
(5)若细菌导致人体发热,此时位于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进行调节,加速散热,此时患者会发冷,冷觉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10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2012·江苏·三模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表示某种抗原递呈细胞(APC)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据图回答:

(1)该种APC能表达TLR蛋白,进而激活免疫反应。研究表明,如果使TLR基因发生突变而丧失功能,小鼠就不能识别到细菌的存在。据此推测TLR在免疫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若TLR蛋白过多,免疫系统会攻击人体正常细胞,引发________病。
(2)受病原体刺激后,APC会启动核内相关基因________合成相应的蛋白质—白介素等免疫活性物质并释放到细胞外,直接消灭入侵的多种病原体,参与该过程的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APC还能摄取、加工病原体蛋白,并将其呈递给T细胞,可见APC可能参与________免疫。
(4)直接发育成APC的细胞一般属于____________能干细胞。
(5)2011年Steinman发现了一种免疫反应中的“哨兵”——树突状细胞而获得诺贝尔奖,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的作用,被形象地称为“通报敌情”和“发动战争”。根据上述资料和免疫学知识写出下图中的细胞、物质和免疫类型:

A为________;⑤是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十)生物试卷
7 . 流感病毒的变异以甲型最为常见,其与世界性大流行有密切联系。“甲型H1Nl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表面的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型H1N1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有____________
(3)免疫反应中抗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是指“H”和“N”结构的改变,尽管只是微小的变异,也可使病毒能够轻易躲过宿主的免疫系统对其的____________,使人体再次受到流感的侵袭。
(4)与健康人相比,HIV感染者更容易患甲型H1N1流感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4-19更新 | 3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贵州省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8 .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过程(如下图示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并侵染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小肠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使小肠上皮细胞得到更新,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1)小肠干细胞以____________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潘氏细胞和____________细胞,如图1。潘氏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溶菌酶等抗菌物质,抵抗外来病原体,参与小肠微环境的__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2)小肠干细胞特异性地表达L蛋白,并且每个细胞中的表达量基本一致。科研人员利用____________酶和DNA连接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L蛋白基因连接,转入小鼠受精卵细胞中。从转基因小鼠体内分离小肠干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定期从培养液中取样,测定样品的绿色荧光强度,检测结果可反映出小肠干细胞____________的多少。
(3)科研人员在上述小肠干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药物T,几天后洗去药物,转入新的培养液中培养(记为第0天),定期取样并测定样品的绿色荧光强度,结果如图2。药物T处理使蛋白S的合成量下降,药物T处理停止后0~4天,小肠干细胞中蛋白S的含量仍较低。结合实验数据推测,蛋白S对小肠干细胞的凋亡有____________作用。
(4)研究发现,蛋白S含量较低时,小肠干细胞会分泌W因子,并作用于周围的小肠干细胞。据此推测,上述实验中第4天后荧光强度逐步恢复的原因是W因子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研究分析,小肠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能通过多种调节作用维持小肠干细胞数目的____________
10 . 医学界称青春痘为痤疮,一般认为痤疮是由于雄性激素分泌增加,皮脂分泌增多,毛孔阻塞,被胞内寄生菌痤疮棒状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图甲为雄性激素分泌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②为激素;图乙中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增强免疫力,但会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其生理过程如图(Ac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由图甲可知,雄性激素的分泌过程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类似,都存在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
(2)要消灭寄生在细胞内的痤疮棒状杆菌,机体还需要启动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免疫;后者中_______细胞与被痤疮棒状杆菌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________
(3)由图乙可知,结构X________Ach酯酶能够及时分解发挥作用后的Ach,若Ach酯酶缺失则会导致肌肉________
(4)T细胞分泌的________可促进细胞Y分化为细胞Z,从而增加抗体浓度。图中雌激素与该物质具有相同的作用,雌激素主要是通过与细胞Y________结合来发挥作用的。
(5)分析题图可知,重症肌无力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