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8 道试题
1 . 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下列有关免疫学在临床实践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患者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属于免疫治疗
B.免疫诊断主要利用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可用于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等
C.减毒活疫苗接种后,病原体在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所以免疫效果强、持久
D.环孢素A是霉菌的代谢产物,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增殖,其可用于降低器官移植后发生的排斥反应
2024-05-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 试题
2 . 下图是某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A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其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的功能可能与溶酶体有关
B.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接受抗原信息后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C.细胞D不能识别抗原,但可以分泌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D.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E细胞可以快速分泌大量抗体与病毒结合
2024-05-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生物试卷
3 . 免疫细胞疗法的治疗过程是首先分离出患者的免疫细胞,然后在体外培养,最后再将培养的免疫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该疗法对于治疗白血病以及各种癌症性疾病有比较好的效果。如图为一个典型的CAR-T细胞疗法的操作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癌变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B.免疫系统清除癌变细胞体现了其免疫防御功能
C.由于输入的是患者的细胞,所以免疫细胞疗法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D.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上的靶点,对其进行剿杀属于细胞免疫
2024-05-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二中高三模拟演练生物试题
4 .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育龄女性,患者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受损。临床上常用糖皮质激素(GC)抑制患者免疫应答进行治疗,其作用途径之一是GC进入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形成GC-GR复合物,后者活化后与DNA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结合,启动IL-1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IL-2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辅助性T细胞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GC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C.IL-2、IL-10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D.GA可抑制机体热量释放或降低体温中枢的敏感性使体温下降或防止发热
5 . 为探究细菌X侵入小鼠体内后,小鼠免疫应答的方式,某小组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不带特殊病原体的若干健康小鼠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注射细菌X和生理盐水,10天后分离出甲组小鼠的T细胞、甲组小鼠的血清、乙组小鼠的T细胞、乙组小鼠的血清,将这些T细胞或血清分别注入提前一天注射过细菌X的I、Ⅱ、Ⅲ、Ⅳ组小鼠体内,然后逐日检查各组小鼠脾脏内活菌量,结果如图1。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Ⅱ组与Ⅳ组曲线增长趋势相近,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
B.比较I组与Ⅲ组曲线变化的差异,说明活化的T细胞能抑制细菌数量增长
C.综合两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细胞内,且T细胞不能直接杀伤细菌X
D.可初步推测活化的巨噬细胞可能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T细胞,进而杀伤细菌X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6 . 抗原分子的结构非常复杂,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抗原分子,而是其表面的一小部分结构,被称为抗原决定簇或抗原决定基,这些结构通常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又称为抗原表位。它们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基、核苷酸组成。一个天然抗原物质可有多种和多个抗原决定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抗原可与多种抗体或多种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结合
B.不同抗原可与同种抗体或同种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结合
C.淋巴细胞膜上有能与抗原表位相结合的受体,这是淋巴细胞能识别它们的原因
D.任何个体的T细胞都能识别由不同个体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MHC分子上的抗原肽
7 . 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膜上ACE2受体结合,侵入并感染细胞,S蛋白常被作为新冠疫苗研发的关键靶标。新冠疫苗有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mRNA疫苗是人工合成的,能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mRNA,外包裹脂质纳米颗粒,能进入细胞翻译产生相应的S蛋白。下列有关新冠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病毒的S蛋白
B.mRNA疫苗可以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两种疫苗进入机体后,都可直接发挥抗原刺激作用
D.适宜时间内多次接种相同的疫苗,有助于产生更多的抗体
2024-04-06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合测评二模生物试题
8 . 乙型流感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两类特异性记忆B细胞(Bmem),从而在乙型流感病毒入侵时产生更强烈的免疫效应。两类Bmem由于受到分布于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内转录因子的调控,在转录和表观遗传水平上表现出显著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型流感病毒入侵时,已接种疫苗的人体内Bmem能产生大量抗体
B.是否发生表观遗传,不能以两类Bmem DNA碱基序列上的差异作为判断依据
C.激活的B细胞大部分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增殖分化为Bmem
D.靶细胞裂解后,释放出的乙型流感病毒可与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相关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9 . 细胞内ATP、NADPH耗尽会导致骨关节炎发生。研究者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来调节动物细胞内的ATP和NADPH浓度。因此,将小鼠的细胞膜包裹的类囊体注射到关节炎小鼠的关节部位,使类囊体成功进入软骨细胞内,发现小鼠的退行性关节软骨细胞恢复到年轻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类囊体中有相关合成ATP和NADPH的酶
B.实验组需在对小鼠无创伤的光照下进行实验
C.类囊体被小鼠细胞膜包裹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D.注射类囊体的实验鼠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024-03-0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生物试题
10 . 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人时,会将含有病毒的唾液注入人体皮肤,随后病毒感染叮咬处的皮下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病毒在这些细胞中扩增后释放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感染。研究人员分别评估了伊蚊唾液中32种唾液蛋白对寨卡病毒增殖的影响,发现其中唾液AaVA-1蛋白可以显著地促进寨卡病毒感染哺乳动物。课题组利用“小鼠-蚊”传播模型对AaVA-1蛋白的功能进行实验探究,机理如下:AaVA-1蛋白能够与抑制免疫细胞自噬的LRPPRC蛋白结合→激活免疫细胞的自噬过程→促进病毒感染机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研究AaVA-1蛋白作用的过程中,需将伊蚊32种唾液蛋白分别与寨卡病毒混合注入小鼠观察其感染情况
B.LRPPRC蛋白激活免疫细胞自噬的过程,与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靶细胞的过程相同
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D.课题组揭示了宿主——媒介——病毒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伊蚊通过唾液影响相关病毒传播的分子机制
2024-02-2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测试(一)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