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种群密度(株/m2

3

7

15

2

4

9

8

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6.5株/m2
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利用此方法可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
2 . 2020 年初爆发的沙漠蝗灾持续数月,席卷了从西非、东非、西亚至南亚的 20 多个国家,严重威胁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导致全球性粮食危机。以下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B.调查蝗虫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助于预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C.沙漠雄蝗会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趋避同种雄虫,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繁衍中有重要作用
D.沙漠蝗虫迁徙到新环境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就会导致其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
2021-06-04更新 | 41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题
3 .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差别。为了调查群落中物种数的多少,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如图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及落叶林中样方面积与物种数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
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用标记重捕法
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所以样方面积越大越好
D.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
2022-01-03更新 | 2894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的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 000只/hm2
B.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此调查方法也可用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
5 . 为研究东北某草原水淹后恢复过程中植物优势种及其主要伴生种的数量变化,同步开展人工建立不同初始比例羊草和寸草苔实验种群研究,连续五年(2003-2007)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取样和检测。部分数据如下图所示(图中比例为羊草:寸草苔初始数量之比)。

(1)调查上述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__________法。羊草和寸草苔均可进行营养生殖(产生分蘖株),取样时____________(填“应该”或“不应该”)将全体植株的地上部分连同地下部分一同挖出。
(2)结合图1分析,____________可能是该草原的优势种。图2中,羊草分蘖株生物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发现,水淹后恢复演替初期植物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土壤含水量高、部分裸露土地盐碱化。在演替中后期随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腐殖质作用于土壤,土壤盐碱化降低、肥力提高。恢复演替初期羊草等植物通过种子进行传播和繁殖,不断产生定居的母株,分蘖株产生率低。演替中后期母株会不断通过分蘖株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大小不同的无性系斑块。这些无性系斑块内部来源于种子的实生苗占很小的比例,不足1%。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结合演替过程中羊草繁殖方式的变化,分析有性生殖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从进化与适应、营养供应与幼苗生长两个角度分别分析演替后期无性系斑块内部来源于种子的实生苗占比不足1%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13更新 | 162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广东生物高考真题变式题19-21
6 .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到刺猬的生命活动
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2022-03-14更新 | 256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小测(生物)试题
7 .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m2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若被标记的动物中有少量个体死亡,则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C.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2中C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D.图3中,15-20年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8 . 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上升C.迁入率下降D.迁出率上升
2020-12-29更新 | 1583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捉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50502822
重捕501032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小
C.综合两次捕捉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10 . 2020年初在东非地区发生的蝗灾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中沙漠蝗虫因食量大、繁殖力强,危害极大。某科研小组对其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沙漠蝗虫卵的数量
B.对蝗灾区进行人工降雨可有效控制其数量
C.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不利于沙漠蝗虫数量的增长
D.影响沙漠蝗虫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综合性的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