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某些鱼类具有洄游的习性,根据洄游目的可划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分别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和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B.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C.鱼类洄游过程中受地球磁场影响属于化学信息的作用
D.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鱼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2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东北虎的种群密度时可借助红外相机,不适合采用样方法
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
C.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
D.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
2024-04-04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一中2023-2024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是喜阳喜湿的高大乔木,下列有关云南红豆杉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红豆杉的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可适当加大
B.气候变湿润后有利于红豆杉种群数量的增加
C.预测红豆杉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性别比例
D.人类活动是造成红豆杉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4 . 下图1为某草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小叶锦鸡儿是该草原的一种优质灌木,既可作动物的饲料,又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某研究人员调查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锦鸡儿滋丛密度,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放牧强度为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在图1中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丁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调查草原中植物的种群密度常见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从中度放牧到重度放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出现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在调查中还发现,与禁牧区相比,在重度放牧区鼠兔(该草原的代表动物,以采食植物为主)的数量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当鼠兔种群密度过大时,死亡率增加和________上升,并通过内分泌调节使生殖力下降,从而导致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驼鹿是一种既能上山文能下河的大型食草动物,以一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为食物。科研团队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对南翁河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驼鹿种群的监测发现,驼鹿几乎没有天敌,自由繁衍生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驼鹿在保护区内的生态位是稳定的,是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B.保护区内驼鹿几乎没有天敌,预测其种群密度会持续增大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可调查保护区内物种丰富度
D.驼鹿作为一些植物的捕食者,有利于增加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
6 . 如图是某地区黑尾鹿种群数量随着年份的动态变化。已知1905年以前黑尾鹿可以长期维持在1000只左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区1905年之前黑尾鹿的环境容纳量约为1000只
B.在1905~1925年间黑尾鹿的天敌数量可能急剧减少
C.在1925~1935年引起种群数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
D.对黑尾鹿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若部分标记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7 . 生态学家连续数年对某湖泊中天鹅与东方白鹳的数量进行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λ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在t2时大于t1,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天鹅的种群数量在调查期间一直在增大,t3时达到K值
C.影响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为出生率、死亡率
D.在t3之后一段时间天鹅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为“J”形曲线
8 . 大马哈鱼广泛分布于白令海、北太平洋及沿岸河流中,属于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幼鱼在海洋里生活3~5年,性成熟后回江河产卵,产卵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产卵后便死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马哈鱼的种群数量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
B.调查产卵期大马哈鱼的种群密度可利用标记重捕法
C.白令海中所有大马哈鱼的数量不能代表该大马哈鱼种群密度
D.大量捕获江河中的大马哈鱼主要影响其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2024-03-06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9 . 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总量。我国某一自然保护区曾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科研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群落(S)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S2)进行了植被生物量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在两个地区中调查某种植被生物量的方法是____,在取样时应注意要____山体滑坡区域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判断依据是____
(2)地震前,该群落不同区域地表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结构,其形成原因是由于____(答两点)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对该山体____(填植被类型)影响较小,做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
(3)从生物种类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角度判断,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区的理由是____
10 . 宣城市近年来注重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使城市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了更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我市某水域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若调查该地区某种水鸟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原因是____
(2)经调查发现,该水域的两种鱼类种间竞争程度较弱,原因是____
(3)经调查发现,该水域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
(4)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全体市民的积极保护,该水域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从群落演替的角度说明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