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专题11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生物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通用)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5-16 1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生物与环境、遗传与进化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自疏现象是一种同种植物或固着性动物因种群密度过大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进而密度减少的现象。下图表示废弃茶园中某种茶树数目和单株株高的关系,这与生态学描述的自疏现象高度吻合。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废弃后由茶树的高度变化推测茶园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B.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茶园中某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C.茶树种群出现自疏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光照、无机盐等资源有限
D.废弃后该茶园中茶树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典型的“S”形增长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2. 科研人员采用去除取样法对封闭状态下的某哺乳动物种群进行数量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所对应的数据为实际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个体的迁入或迁出不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B.调查要求每次捕捉时每只动物被捕捉的概率相同
C.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动物种群的数量约为 115 只
D.图中内容表示描述一个系统的数学形式,称为数学模型
3. 研究小组调查了阿拉善荒漠地区小毛足鼠的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在调查的5年时间里共捕获小毛足鼠502只,其中雌鼠263只,雄鼠239只,平均雌雄比约为1.1∶1。期间有一段时间的连续低温导致捕捉到的小毛足鼠数量非常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记重捕法调查小毛足鼠数量时,若标记物过于醒目可能会使调查结果偏大
B.小毛足鼠种群的平均雌雄比略大于1,性别比例失调,不利于种群的繁殖
C.调查结果表明,阿拉善荒漠地区小毛足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502只
D.连续低温对小毛足鼠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4.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农作物通过吸收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
C.“毋覆巢,毋杀胎夭飞鸟,毋麝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出生率,防止种群衰退,实现可持续发展
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最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5. 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下列公益林改造措施中,与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A.单一种植碳储量更高的桉树人工林,遵循循环原理
B.打造“无废弃物林业”保证土壤肥力,遵循整体原理
C.兼顾生态环境、经济旅游和政策文化等效益,遵循协调原理
D.适当补充种植与优势树种生态位不同的本土树种,遵循自生原理
6. 地衣是藻类一真菌共同体,能在藻类和真菌都不能单独存活的极端环境中生长,具有防风固沙、提高土壤养分、保持土壤水分等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
B.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是互利共生关系
C.地衣防风固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群落演替到地衣阶段,尚未形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7. 广东大雁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为98.4%,有维管植物124科347属493种,有陆生脊椎动物16目45科105种,是一处集生态观光、自然教育、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城郊型森林公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公园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森林公园中有维管植物493种、陆生脊椎动物105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C.和人工林和次生林相比,自然森林公园的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会更低
D.建设森林公园兼顾社会、经济和自然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8. 为提高四明山生态稳定性,近年来当地部门围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方面展开森林生态修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修复过程中,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B.生态修复过程中,物种的生态位和群落结构会发生季节性变化
C.封山育林能提高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退耕还林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9. 将人工管理的纯种树林改造成树种多样的混交林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改造后的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B.改造后的森林在水土保持和固碳等方面有所提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改造时选择树种需考虑其生态位及能适应当地环境,遵循了协调原理
D.纯种树林中由于树龄不同呈现的树木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0. 薇甘菊是世界上公认的恶性杂草之一,20世纪80年代入侵到我国,并逐渐蔓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薇甘菊入侵后,能迅速繁殖,使得其与当地植物争夺水分、阳光、空间而产生的________加剧,严重影响当地植物正常生长。
(2)薇甘菊对邻近植物具有强烈的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而影响其它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现象),这可能是薇甘菊快速入侵的重要原因。研究者利用薇甘菊挥发油处理不同植物,实验结果如下图:

   

薇甘菊通过挥发油对邻近植物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__信息。图中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微甘菊挥发油对小麦、苋菜、油菜生长的影响是________。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促进大豆的生长,若将薇甘菊引入到大豆田中,你认为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
(3)若要用15kg的微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75g,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1.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人员以某区域内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

13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A.该区域内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相同,其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B.由表中数据可知绿头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可以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C.四种水鸟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是群落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不同物种通过减少生态位重叠来减少竞争以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12. 如图是梅花鹿和东北虎之间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d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东北虎粪便中的能量包括在d中
B.梅花鹿和东北虎呼吸作用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
C.在野外调查东北虎的种群数量时,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
D.c与b的差值可表示东北虎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3. 热带雨林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是鹦鹉、树蛙等世界一半以上动植物的栖息地。下列有关其功能及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丰富度高,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B.常年高温导致微生物代谢活跃,有利于物质循环
C.作为顶极群落,其生产者的能量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
D.虽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但其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名校
14. “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譬如共同生活在贵州省境内狮溪江段的峨眉后平鳅和西昌华吸鳅,因消化系统的消化能力不同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的是(       
A.黄鹂在林冠层栖息,红腹锦鸡在林下层生活
B.某海岛上生活的两种安乐蜥,具有不同的摄食方式
C.某种蝉的幼虫生活在地下土壤中,成虫生活在地表树上或草丛中
D.不同温度喜好的蜥蜴,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
2022-04-18更新 | 2807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2届甘肃省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