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1 .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
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
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
2016-11-26更新 | 100次组卷 | 7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深圳高中高二上期中考试(理)生物卷
2 .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材料的选用正确的是
A.观察线粒体时可用榕树叶肉细胞代替口腔上皮细胞
B.提取DNA时可以用花椰菜也可以用鸡血
C.西瓜汁中无还原性糖,不能代替梨汁做还原性糖的鉴定
D.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可以蔓生的紫藤作调查对象
2016-11-26更新 | 5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卷
3 . 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应在其聚集区进行捕获
B.利用黑光灯诱捕方法可以调查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
C.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4 . 下列实验中,有关操作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与第三次观察间隔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
B.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上清液检测结果相同
C.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相同
2018-01-26更新 | 776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5 . 下列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森林公园中野兔的种群密度
C.用抽样检测法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
D.用样方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2016-11-2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深圳第三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6 . 下列对实验或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花生子叶被染色的脂肪粒
B.将双链DNA片段“缝合”起来,需要用限制酶把磷酸二酯键恢复
C.用标志重捕法测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的脱落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可以使用含35S的NH4SO4培养基培养并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2016-11-26更新 | 5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生物卷
7 . 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C.对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标志重捕法要注意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2018-02-0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题
8 . 某地区一种蚜虫生活在某种植物的体表,并从该种植物吸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蚜虫的种群密度
B.该种蚜虫在不同季节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
C.该种植物有高有矮,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蚜虫与这种植物具有互利共生关系
9 . 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草原上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具有一定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科研人员经常使用标志重捕法对对草原上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
C.草原遭受严重的火灾破坏后,需要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D.火灾后,在草原的演替过程中,其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都在不断增加
2017-09-10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10 . 我市某水库现有沉水植物16种、浮游植物86种、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11种、鱼类43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库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水库的生物多样性
B.该水库物种丰富度指水库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调查该水库中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D.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