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黑脸琵鹭是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在我国主要为越冬种群,生活在沿海湿地,以鱼、虾、软体动物、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为食。近年来,黑脸琵鹭在我国各地的调查数据稳定提升,特别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明显,充分证明我国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在调查黑验琵鹭种群数量时一般使用望远镜、固定的红外摄像机和无人机等进行观察,这样的调查方法是___(填“直接计数法”或“标志重捕法”)。最佳观察时间是涨潮前后的一段时间,这时水鸟往往集中在面积较小的滩涂上蛋盒,黑脸琵鹭和其他种类水鸟的种间关系是___
(2)决定黑脸琵鹭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___
(3)历史上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黑脸琵鹭数量曾经很多,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环境质量降低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受到破坏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填“升高”或“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___机制为基础,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___保持相对稳定。
2 . 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中,某研究团队以4种在此越冬数量占优势的候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在不同觅食生境中的数量和主要的食物种类,结果如下表所示。
物种觅食生境
观察数量/只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坚果茎类草屑螺类贝壳
沙砾
甲壳类其他
绿翅鸭1420070052.816.7012.013.005.5
绿头鸭1482151678.30.807.15.61.17.1
鹤鹬107406040050.025.025.000
青脚鹬4404256520033.333.3033.30.1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团队调查鸟类数量和分布时采用“样线法”,在各生境中选取长2km的样线并沿样线行进,统计样线左右两侧各50m内所观察到的鸟类。采取最大值保留法,即从数次调查的统计数值中保留最大值的一次。这里所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据表推算,青脚鹬出现在生境2的最大密度可达_______只/km2
(2)据表分析,绿翅鸭和绿头鸭之间存在明显的_______关系,理由是_______
(3)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使环境资源_______。依据表中信息,鹤鹬的生态位可以描述为_______
3 . 图1是水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内卷叶螟的变化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种能量值,M是摄入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
B.卷叶螟粪便中的能量值为P,卷叶螟呼吸消耗的能量值为R
C.卷叶螟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以用图2中的M2表示
D.利用标记重捕法可估算该水稻田生态系统内青蛙卵的种群密度
4 .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不一定是1m2,但需随机取样
B.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动物被捕一次更难捕捉,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④有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
D.一段时间内某种群②升高,①减少,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2023-06-04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为解决我国千百年来不能根治的蝗灾问题,生态学家马世骏和助手们分析了我国上千年间蝗灾与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结合其他研究结果,明确了我国东亚飞蝗大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并提出“政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实施生物防治减少蝗虫数量可以提高蝗虫的环境容纳量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某一草地上东亚飞蝗虫卵的密度
C.东亚飞蝗迁移到新的适宜环境,一定时间内可呈“J”形增长
D.高温、干旱属于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
6 . 研究人员在2000年至2018年调查了某地黑线姬鼠韵种群数量变化,将λ随时间变化情况绘成如下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B.2000~2004年,黑线姬鼠种群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C.2000~2018年,2010年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最少
D.2016~2018年,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
2022-12-23更新 | 3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2022·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7 . 草鱼栖息于湖泊的中、下层水体,年龄结构可分5龄,3龄时性成熟。为研究某湖泊草鱼种群,研究人员先后用小网眼和大网眼的渔网对该湖泊进行了捕捞,小网眼渔网捕捞到的草鱼均进行标记后放回原地,两次捕捞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龄级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体长/cm

<35

35~60

60~70

70~75

>75

小网眼渔网捕获量/条

473

107

63

53

38

大网眼渔网捕获量/条

总数

0

0

131

114

85

标记个数

27

20

15

A.该草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可以肯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B.大量诱杀该湖泊中雄性草鱼不会影响草鱼的种群密度
C.该湖泊中草鱼的数量约为3907条
D.鱼类资源丰富的自然水域中,持续选择小网眼渔网捕鱼,可显著增加总捕获量
8 . 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也要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调查
C.由于鼠被捕一次后更 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306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9 . 花生是我国常见的经济作物,在苗期常因虫害而减产。婆婆纳作为早春蜜源植物,花期较长,对花生苗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花生单作、花生与婆婆纳邻作的对比研究(试验田面积均为100m×100m)。图1表示花生种植区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图2是特定时间种植区3种害虫数量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食蚜蝇和瓢虫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成分),花蓟马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流向分解者。
(2)在花生种植区利用昆虫的趋黄性,采用黄巴黏虫板(20cm×25cm)进行诱捕,调查有关害虫的数量,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放置黄色黏虫板时,应采用_______________法(填一种取样方法)确定放置位点。
(3)图2结果表明,婆婆纳与花生邻作对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作用最明显。与5月30日相比,对照区6月8日花生蚜(可产生有翅蚜并迁飞)数量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科研人员统计了对照区花生、实验区花生和实验区婆婆纳植株上食蚜绳和瓢虫的数量,结果如图3。

由此推断,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
2022-10-26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阶段测试生物试题
10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描述了归田园种豆,豆长得稀稀疏疏,杂草却生长很旺盛的景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描述了草本植物在冬季枯死、春季复苏、夏季生长繁茂的景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杂草与豆是竞争关系,是影响豆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
B.调查杂草的类型和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
C.去除全部杂草,豆的生存压力降低,会呈“J”形增长
D.白居易描述的景色受温度变化、日照和降水量等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