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2020-07-11更新 | 7138次组卷 | 52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某科技小组随机选定一片区域调查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约为165只,需要积极防治
B.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草场发生大火,统计结果会不准确
C.标记物不能脱落,否则会造成估算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
D.标记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3 . 丝瓜是一年生攀援藤本,一棵植株上能结多个果实。它喜较强阳光,较高的温度有利干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在某块丝瓜地中主要生活着两种活动能力较弱的小型昆虫(甲、乙)。如图所示为在某年度丝瓜生长期间调查的该瓜地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昆虫是捕食关系,甲的营养级较高
B.推测7~8月份应该是一年中丝瓜大量结果的时期
C.由丝瓜和这两种昆虫及生活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D.调查该瓜地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需用标志重捕法
4 . 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对葫芦藓的影响,从某化工厂到居民区每隔 80 米距离依次设置 4 个监测点,另在空气清洁的采集地设置了第 5 号监测点。实验共统计五次,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结果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
B.除5号外,其他各监测点的葫芦藓均呈逻辑斯谛增长
C.该实验设置的自变量是污染物作用的时间和污染物浓度
D.该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死亡数量的增加,各监测点的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