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1 . 为解决我国千百年来不能根治的蝗灾问题,生态学家马世骏和助手们分析了我国上千年间蝗灾与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结合其他研究结果,明确了我国东亚飞蝗大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并提出“政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实施生物防治减少蝗虫数量可以提高蝗虫的环境容纳量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某一草地上东亚飞蝗虫卵的密度
C.东亚飞蝗迁移到新的适宜环境,一定时间内可呈“J”形增长
D.高温、干旱属于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
2 . 为做好进境植物产品危害生物的防疫工作,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对北仑港口区域草   本植物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明确草本植物种类,及早发现有害杂草以防止其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该区域草本植物取样需要考虑样方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B.常用的取样方法为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C.比较各种草本植物的平均密度,可初步判断港口草本植物的优势种
D.调查乔木类的马尾松,样方最好划分为 1m2 左右
2022-12-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③调查某种兔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偏大④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需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⑤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⑥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先盖上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4 . 长臂猿是直立行走能力仅次于人的濒危灵长类动物。图中曲线I、Ⅱ、Ⅲ分别表示某地区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可能发生的三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该地区长臂猿种群数量的最佳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B.自然条件下,某地区长臂猿种群数量可能呈“J”形增长
C.根据曲线I、Ⅱ可知,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D.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长臂猿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
5 . 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20个样方,调查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结果如下表。
样带黑桫椤个体数平均值
12345678910
A71751061671415610.3
B19610148115185410.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
B.本调查中,样方位置的选取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C.表中的样带A和样带B应分别设置在溪流的两侧
D.该调查区域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约为10.15×10-2株/m2
6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大小可以不同
B.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需注意标记物对跳蝻生活的影响
C.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可以适当减小样方的面积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时间间隔越长,结果越接近实际值
7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据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静置试管底部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的个体因标记过于醒目,易被调查者发现
8 . 群居蝗虫会释放出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苯乙腈,而散居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研究人员推测苯乙腈是一种化学警告信号,能使蝗虫天敌大山雀具有捕食散居蝗虫的偏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
B.群居蝗虫通过苯乙腈向大山雀传递信息,表明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
C.消灭蝗虫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蝗虫的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9 . 图1表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直接决定因素是______
(2)研究种群或群落的特征,常用调查法,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条,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条,其中带标记的鲫鱼有10条,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条,此方法为______,而对植物调查采用的方法一般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
(3)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
(4)图1中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个锥形瓶装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在一定时间内为“S”型曲线,a点之前限制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因素是______,a点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利用规格为“0.1mm/400/1mm2”的血细胞计数板,采取_____的方法统计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密度。培养液稀释104倍时,其中1个中方格显微示意图如图2所示,且该中方格酵母菌数量恰好等于5个中方格酵母菌数量的平均数,则此时酵母菌种群密度为____个/mL。按以上方法定期检测并将其变化绘制成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模型。
10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①样方大小要适宜;②取样时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还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_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图中虚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一段时间后,田鼠种群数量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则图甲中________点不可能出现该种年龄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