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1 . 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与黑线姬鼠间通过信息传递,相互选择、相互抑制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000只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防治农场鼠害,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016-11-26更新 | 3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河南洛阳高三12月统一考试生物卷
2 . 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正确的是
A.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B.用样方法研究蝗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C.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
D.通过建立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型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2016-11-26更新 | 4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届河南省卢氏一高高三上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卷
3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C.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
D.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低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6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00只/hm2
B.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物种丰富度
D.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5 . 请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
(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
(3)该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了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②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基因型

引入前,原地

引入后,本地

AA

51%

57%

aa

11%

17%


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某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_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_________箭头所示(填数字序号)。
2016-11-26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河南豫西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卷
6 . 某弃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__________演替的结果。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 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0只田鼠, 第二次捕获20 只,其中有标记的10 只,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而且是_________,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
(4)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__的形式散失。
(5)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16-11-26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三升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卷
14-15高二上·四川绵阳·阶段练习
7 .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___。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10·河南开封·一模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8 . (10分) 近年,沙棘木蠹蛾在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所示: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_________增长,在_____________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河滩地进一步研究,获得如右图所示数据。在干旱的气候下,沙棘木蠹蛾的发生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___________
(4)研究者同时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地点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
有机质含量(%)氮含量(%)表层~60cm(%)
山坡地0.5950.0157.0
河滩地0.2020.00315.0


因此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沙棘均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2016-11-18更新 | 8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南开封、焦作高三联考理综生物试题
9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群落中的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多种种间关系
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直在增加,优势物种也一直在改变
D.群落中无论是植物分层还是动物分层,都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10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B.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一定能形成森林
D.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
2016-06-02更新 | 30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新乡市一中高三上8.21周考生物2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