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功能各不相同,构成不同的功能群。同一功能群中的植物则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为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生态学研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空心莲子草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空心莲子草处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_
(2)空心莲子草是外来物种,引入后可以在当地迅速繁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请推测空心莲子草入侵后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____________
2020-06-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综合练习(四)理综生物试题
2 . 在连续五年内,某池塘中鲫鱼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依次为1.5、1.8、1.5、0.8、0.5,一年中不同月份池塘内鲫鱼的水层分布有差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鲫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第一年与第三年该池塘中鲫鱼的增长率相等
C.第二年至第五年该池塘内鲫鱼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D.一年中不同月份该池塘内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变化
3 .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个森林中落叶松的集群分布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样方法既可调查种群密度也可调查群落丰富度
C.种群数量的增加导致群落丰富度的提高
D.演替是随时间的推移,群落中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
4 . 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优势物种紫花苜蓿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价值。
(2)超载放牧、不适农垦及严重的鼠害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使我国部分草原存在着草原退化。草场退化、植被疏落,导致气候恶化,许多地方的大风日数和沙暴次数逐渐增加;气候的恶化又促进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形成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最终导致某些草原生态系统崩溃。为此我国采取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等___________保护措施。
(3)豚草原产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中国,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明显生存优势。根据自然选择学说,这种优势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4)面对精明的捕食者,精明的反捕食者会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最适宜的反捕食策略(保护色、假死、威吓等)成功避开捕食者的捕杀,获得生存的最大机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______功能。
2018-10-17更新 | 1471次组卷 | 8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6 . 某生态系统中,黑线姬鼠处于第二营养级。现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黑线姬鼠与Z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时间(年)12345678
黑线姬鼠数量(只)185001920014500115009400950094009500
Z的种群数量(只)100120190240170160170160
A.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B.前4年内,物种Z的数量呈“S”型增长
C.引人新物种Z后,黑线姬鼠种群K值约为9450只
D.黑线姬鼠种群和Z种群为捕食关系,二者共同进化
7 . 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的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
B.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适当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减少了竞争
D.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8 . 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该技术是在鱼塘中按一定的比例混养青鱼、草鱼、鳙鱼、鲢鱼,四种鱼一般不相互捕食,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因此能得到较大的收益。 下图表示某鱼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

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该群落在空间上具有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是 由________不同造成的。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_______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鳙鱼与鲢鱼、青鱼、草鱼之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是____
(3)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若以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标志物易脱落,则估算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数值____
(4)混养时各种鱼的投放数量,不宜超过它们在此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与单独放养草鱼相比,混合放养有助于增产增收的原因是________
9 . 红脂大小蠢是一种危害油松的林业害虫,林业人员发现了一种以之为食的昆虫甲,并对昆虫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油松的受虫害程度需要确定单位面积内受虫害油松的数量,常用的调查方法为_________。调查发现,单一油松林比多树种混合林的受害程度要_________(填“轻”或“重”),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
(2)写出题中所涉及的食物链_________,昆虫甲属于第_________营养级。
(3)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这种信息的传递属于_________(填“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的传递。为了研究昆虫甲找寻食物的相关机制,研究人员用正己烷溶液分别提取了健康油松的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的油松挥发物B,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验随机选取50只昆虫甲,现察昆虫甲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挥发物A对照挥发物B对照挥发物A挥发物B
结果(只)35154371733
实验中的对照是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昆虫甲更趋向于_________(填“健康油松”或“受虫害油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10 . 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地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7年间的种群增长情况,其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
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

①这7年中白头鹎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②第6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③白头鹎在地区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4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
④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