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雌雄异株植物普遍存在性别比例偏离1:1的现象,环境因子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其中S1、S2样地的土壤水分、养分均优于S3、S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
B.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差的环境下雄株存活率比雌株高
D.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
2 . 《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某鱼塘为增加经济收入,需定期多次投放养殖鱼的鱼苗,科学利用生态学原理增加鱼类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捕鱼后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左右
B.调查该鱼塘中某种养殖鱼的种群密度,可用于确定捕捞最佳时间点
C.增加饵料的投放,养殖鱼的环境容纳量不会发生改变
D.用网眼较小的渔网捕捞,有利于捕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2024-01-21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3 . 苜蓿草被誉为“牧草之王”,害虫蓟马会影响苜蓿草的产量和品质。科研工作者研究了不同植物与苜蓿草间作比例对害虫蓟马、蓟马天敌小花蝽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项目

除虫菊与苜蓿草间作比例

红豆草与苜蓿草间作比例

1∶4

1∶3

1∶2

1∶4

1∶3

1∶2

蓟马密度(头/百枝条)

90

138

219

117

162

179

小花蝽密度(头/10复网)

8

3

2

7

5

2

(注:各组除虫菊面积均为2m×20m。间作比例为1∶4时,苜蓿草面积为8m×20m;间作比例为1∶3时,苜蓿草面积为6m×20m;间作比例为1∶2时,苜蓿草面积为4m×20m。)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苜蓿草田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________。苜蓿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苜蓿草等植物为蓟马和小花蝽等动物提供了________
(2)科研工作者通过枝条法调查蓟马的种类和数量,主要操作有:①拍打枝条②选取样方③收集并统计蓟马种类和数量④计算百枝条虫量⑤每个样方随机选取等量的枝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选取样方要做到随机取样,目的是________
(3)据表分析,将除虫菊、红豆草等不同植物引入间作能有效防治蓟马危害,原因可能是:①间作能影响蓟马的生长发育,②________,从而降低蓟马密度。除虫菊、红豆草与苜蓿草的间作比例为________时,对蓟马的防治效果最好,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上述防治蓟马危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_防治。
4 . 科研人员在某草原自然保护区的5个区域共布设了28部红外触发相机,相机固定于离地面50~80cm的支架上(相机镜头基本与地面平行或略往下),获取了大量野生动物影像资料。如图表示调查期间鸟类和兽类的物种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外相机同样适合拍摄大中型哺乳动物、体形小且飞行快的鸟类
B.该研究中调查相机应设置在动物痕迹(如粪便、足迹或遗落物等)较少的地点附近
C.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红外相机调查法具有观察周期短和对调查动物容易出现损伤的特点
D.调查开始后的5个月内,保护区鸟、兽物种数增加可能是由区域外新物种迁入而导致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小组将该草原划分为三个区域,五年间分别进行不同放牧强度承载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区域划分

禁止放牧

轻度放牧

重度放牧

物种丰富度(相对值)

141

16.5

13.8

植物净光合作用量

495

758

327

植株平均高度/cm

22.52

18.89

16.65

A.轻度放牧时,植物间的竞争强度最高,增加了草原物种丰富度
B.重度放牧后,该草原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出现明显下降
C.放牧强度改变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能与牲畜的取食习性有关
D.调查该草原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应随机选取样方
6 . 下图是濒危动物长江江豚某自然保护区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对长江江豚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B.鲌等食鱼性鱼类的增多不利于长江江豚数量的增长
C.江豚依赖其声纳系统觅食,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
D.长江十年禁渔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7 . 4-乙烯基苯甲醚(4VA)是飞蝗群聚信息素,能影响蝗虫种群密度变化,并随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预防虫害发生
B.4VA通过正反馈调节提高蝗虫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
C.不同高度植被上的飞蝗数量反映了群落垂直分层的结构特征
D.4VA属于化学信息,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属于化学防治
8 . 动物粪便中含有少量脱落的肠道细胞,其中DNA的特有序列可作为识别不同个体的标记。调查某马鹿种群时,第一次收集到90份粪便,经检测来自50只个体;一段时间后,再次收集到100份粪便,经检测其中30份来自与第一次相同的20只个体,其余70份来自其他46只个体。据此估算该马鹿种群数量应为(       
A.300只B.250只C.165只D.110只
9 . 下列关于生物学基础实验或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探究pH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宜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反应物的分解情况
C.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进行随机取样调查,确定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D.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黄鼬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结果偏大
2023-06-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焦作市(安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10 . 为防治苹果椿象等植食性害虫,有人尝试在苹果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三叶草,将苹果单一种植园改造成“苹果-三叶草”复合种植园,改造前后一定时期内对植物园中各类昆虫种进行统计,发现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和比例明显下降,肉食性、寄生性、腐生性昆虫比例明显升高。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叶草与苹果搭配种植,可提高果园对光能利用率
B.肉食类昆虫通过竞争使植食性昆虫比例下降
C.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椿象虫卵的密度
D.通过改造可能降低了植食性害虫的环境容纳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