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某地区推广的“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图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鸭能通过捕食减少稻田中杂草、害虫和田螺的数量,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同时能减少__________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鸭的游动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
(3)调查田螺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害虫如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一种环节动物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在稻田生态系统中,鸭的引入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2020-05-03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2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种群密度过高或过低对种群的数量增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B.群落的垂直分层是各种群之间及种群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C.由裸岩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的形成先于植物的演化
D.草原上雄鸟发现危情迅速起飞,以此给雌鸟发出的警报属于行为信息
2019-06-18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县级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下图中甲表示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乙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
(2)标志重捕法中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填“偏高”或“偏低”)。
(3)该鼠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8-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2016-11-26更新 | 5062次组卷 | 65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12-13高三上·山东德州·期末
5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且没有振荡试管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