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褐马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非法狩猎等原因,野生褐马鸡曾一度濒临灭绝。2010年,我国在陕西韩城建立了褐马鸡国家自然保护区,至今该保护区内褐马鸡的种群数量已接近1000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该保护区褐马鸡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褐马鸡种群密度时,若部分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大
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褐马鸡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褐马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应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2023-06-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生物学家研究某草原中西北狼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北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脱落,则调查值偏低
B.该西北狼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西北狼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D.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b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2023-04-11更新 | 122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2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某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图中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___。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群落空间结构形成的意义是___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在种群密度为___点时,表示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图中种群密度为___点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群体捕获后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植物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图据此分析,绘出在第10-20年间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_
4 .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8年期间不同发育阶段的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统计种群密度时,不需要去掉采集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
B.1968—1973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植株的死亡率较高
C.不同年份的成年植株数量变化小,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北点地梅的种群数量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规律
5 . 植物能通过每隔几年产生大量种子的丰年策略影响贮食动物行为及种群动态,提高贮食动物传播种子的效率。研究人员调查了某保护区(1200km2)2018~2022年红松结实量与花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关系,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保护区内每5km2设定多个样方放置鼠笼捕捉花鼠,第一次捕获到22只,全部标记后放回;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捉,捕获到的16只花鼠中含有标记的共有5只,则该保护区的花鼠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保留整数)只/km2。第一次被捕捉的花鼠对鼠笼具有识记能力,再次被捕获的难度增大,则调查所得到的花鼠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实际值。
(2)2018年、2021年秋季是红松种子的丰年期,调查期间该保护区内花鼠种群数量最大值约为________只。2021年秋季至2022年秋季,花鼠种群密度变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通过调查2022年秋季花鼠种群的____________,可以预测2023年花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花鼠种群的该数量特征,需要统计____________
6 . I.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资源,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1)调查一片大约2hm2草场内的苍鼠的数量,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好后放生;几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其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其种群密度的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______
(2)若要对该草场内的三叶草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该调查方法的关键是做到__________。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
Ⅱ.当植物喷施赤霉素(GA)后,会出现疯长的现象,为了研究其对玉米节间伸长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分析B、D两组实验结果,GA的作用是__________
(4)玉米矮化突变体的类型有赤霉素合成缺陷突变型,赤霉素运输缺陷突变型和赤霉素受体不敏感突变型,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实验所用矮化突变体不可能是__________突变型,原因是__________
(5)B组所用矮化突变体可能是第(4)问中的哪种类型,请写出验证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
7 . 在我国北方某草原,对不同实验样地的鼠类数量进行调查,同时观测鹰隼类活动频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实验样地内的鼠类数量时,各样地的大小应相同
B.当鼠类密度较低时,鹰隼类活动频次增长非常缓慢
C.鹰隼类活动频次与鼠类数量呈正比例关系
D.鼠类数量与鹰隼类数量间存在相互影响
2022-09-08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生物试题
8 . 烟粉虱用刺吸式口器吸取棉花汁液并传播多种病毒,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它的体长不足1mm,飞行能力差,繁殖能力强。现已扩散到世界各地并泛滥成灾,成虫对黄色很敏感,人们常设置黄色板加以诱杀。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烟粉虱种群密度
B.烟粉虱与棉花存在寄生关系
C.杀虫剂会使烟粉虱发生抗药性定向变异
D.设置黄色板诱杀烟粉虱成虫属于化学防治
9 . 小菜蛾幼虫以十字花科蔬菜叶为食,小菜蛾具有趋光性,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可采用微生物类杀虫剂使幼虫感病致死。菜蛾啮小蜂可将卵产在小菜蛾幼虫体内,孵化后吃掉小菜蛾幼虫。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不能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小菜蛾的种群密度
B.菜蛾啮小蜂幼虫和小菜蛾幼虫间为寄生关系
C.使用微生物类杀虫剂使小菜蛾幼虫感病致死属于化学防治
D.菜蛾啮小蜂幼虫和小菜蛾幼虫都可促进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022-05-0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春雷惊百虫”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热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此时,气温回升、草场返青,多种田间病虫害也开始发生和蔓延。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气温回升的时间有所提前。下列与上述信息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田间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用样方法
B.草场返青,人们踏青观赏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草场返青,“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采食信息,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全球气候变暖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