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图A中的a、b、c和图B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为两个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Ⅰ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A所示,生态系统Ⅱ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同化量所占比例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Ⅰ中,能量流动方向为a→b→c
B.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图2中丙属于第四营养级
C.若c、丁为植物,常用样方法调查两者的种群密度
D.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构成了一个群落
2 . 新疆巴音布鲁克沼泽湿地是濒危物种大天鹅在全球最大的繁殖地,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天鹅冬季大多飞往南方,少数留在繁殖区,此时调查该地大天鹅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
(2)沼泽湿地周围随海拔升高分布有不同植被,这是群落空间结构在______方向上的表现。
(3)当大天鹅以苔草、水葱为食时,其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将流向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
(4)适宜开展生态旅游的巴音布鲁克沼泽湿地被誉为“天山之肾”,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对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大天鹅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
2019-08-13更新 | 6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3 . 下列关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正确的是
A.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小桶中两种彩球的数量要足够多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滴加培养液到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
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的时间要短
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要足够长
2019-05-27更新 | 283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四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所有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与能量均为金字塔形
C.利用黑光灯发出的物理信息可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随着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增强
2019-05-07更新 | 313次组卷 | 2卷引用:【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测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5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吡罗红对DNA的亲和力较强
B.“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是叶绿素a
C.“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看到核膜与核仁逐渐消失
D.“调查某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实验中,若种群个体数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6 . 下图表示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多项研究结果,图一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二表示此生态系统中某种鼠的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表示________的能量,B表示________的能量。
(2)根据图二分析,此生态系统中该种鼠在OD段的种群密度变化是_______,C时刻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答出两点)。
(3)为了调查该种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只个体,其中有5只带有标记。理论上,该种鼠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只。
2019-04-1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7 .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地布氏田鼠数量的增长方式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
B.种群的特征与个体的特征相同
C.调查各种植物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都是样方法
D.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8 . 图 1 为某温带稀树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图 2 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在图 1 所示的稀树草原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______条。假设每种动物从上一营养级不同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均为 10%,若狼种群增重 6 kg,需要消耗草____________kg。
(2)若图 2 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 C 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 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 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稀树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_________。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调查__________
(4)某年气温明显增高,食物丰富,稀树草原昆虫数量也增多,但并没有呈现“J”型增长的状态,这是____(填“负反馈”或“正反馈”)调节的结果。多年来,该稀树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
9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λ为大于l的常量
B.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大
D.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生物利用环境资源
10 . 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杂食性害虫。主要取食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但对甘薯、马铃薯、麻类及田菁等均不取食。
东亚飞蝗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在正常情况下,成虫羽化后平均 7天左右即可交配,雌虫一生可交配20~25次,交配后4~7天即可产卵在土下,深度约为4~6厘米。当土壤含水量低于 5%或高于25%时,产卵数量显著降低,当表层土含盐量高于1.2%时则无卵的分布。
雌虫就算不交配,也能进行孤雌生殖,即雌性不经过交配就可以直接产卵,卵也可以孵化和正常发育,繁殖力惊人。一只雌蝗虫一生可以产400-600枚卵,卵在地下越冬。到了第二年四、五月份,卵孵化为蝗蝻(蝗虫的若虫),蝗蝻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四次蜕皮,最终完成翅膀的发育羽化为成虫。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预测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常采用_____法调查飞蝗的___________(发育时期)。
(2)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避免蝗灾的发生,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填“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科研人员通过性引诱剂捕杀雄性蝗虫,破坏了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但发现不能很有效的控制蝗虫的数量,依据材料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外骨骼不能生长,需要进行蜕皮。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对若虫新壳的泌成、硬化和皮肤中蛋白质的合成等有促进作用。蝗虫通过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促前胸腺激素,作用于蝗虫的_________,促进该腺体分泌蜕皮激素。可见,蜕皮激素的分泌是一种_________调节。
(5)依据本题材料,提出两条防治蝗虫的方法和措施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