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5 道试题
1 . 某同学构建了关于种群的概念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指_____。若要调查某草地上跳蝻的密度,应选用图中方法_____
(2)⑤能影响②④,进而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则②表示_____
(3)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
(4)分析动物粪便也可估算种群数量,调查某大熊猫种群时,第一次收集到55份粪便,经检测来自45只个体,一段时间后,再次收集到60份粪便,经检测其中21份来自与第一次相同的15只个体,其余39份来自其他25只个体,据此估算该大熊猫种群数量为_____只。
(5)有机质污染的水体中含较多藻类,定期调查藻类的种群密度可对水质进行监测。某同学从嘉陵江某处取样,将其中一份样品稀释100倍,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对某种单细胞绿藻进行计数,结果如图,若用图中的计数结果作为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则此样液中该单细胞绿藻的密度是_____个/mL。
2 . 在高强度放牧压力下,内蒙古羊草草场退化演替为冷蒿群落,为研究不同治理方式对退化羊草草原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三块类似样地,分别进行围栏耙地、围栏封育(自然恢复)和不围栏放牧。一段时间后分别取0~10厘米和10~30厘米的土样,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羊草种群密度,应随机选择样方大小
B.围栏封育处理后,真菌数量在10-30厘米土层的增长率较高
C.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围栏耙地对浅层土壤透气性影响明显,促进了某些真菌和细菌的繁殖
3 . 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研究人员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监测藏羚羊数量变化,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事项有______(答出1点)。
(2)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地藏羚羊种群的数量将保持增长。
(3)图2是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不考虑迁入和迁出,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两空均选填“增加”“减少”“先增加后减少”或“先减少后增加”)。
(4)图2中,如果在第c年,该草原迁来少量藏羚羊,则该草原藏羚羊的K值将______,原因是____
4 . 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惹人驻足。为保护某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该物种在增长速率最大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____只。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第5年时年龄结构是____。第5—20年间,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____年。
(2)该物种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取样时可采用____法调查该物种卵块的密度。
(3)该湿地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生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
(4)若干年后发现该群落出现了分布比较均匀的山毛榉种群,调查该物种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①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千米宽1千米的长方形地块;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③样方为边长5米的正方形;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

样方第一样方第二样方第三样方
个体数354
①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___
②该调查结果并不可靠的原因是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②③④依次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C.调查农田里的跳蝻种群密度,应采用标记重捕法,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值偏大
D.对于某些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2024-01-28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四校(杨柳青一中、咸水沽一中 、四十七中、一百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多年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数量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中甲曲线表示的是一定量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则在调查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_________方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的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点)。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的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_____曲线所示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_____(填“>”“<”或“=”)其在t2时的数量。
(3)对该湖泊中动物X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0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5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为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X的种群密度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7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4~1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填“<”“=”或“>”)死亡率。第8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_________型,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_形曲线增长。
(3)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3中的曲线____________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____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若图3中曲线II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种群增长速率最高的对应点是____________,增长率最高的对应点是____________
(4)若某年气温明显升高,食物丰富,松鼠数量增多,但并没有呈现出“J”形增长的状态,这____________(“正反馈”、“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5)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____(填(“多”或“少”)。
8 . 2020年年初爆发的沙漠蝗虫灾害特续数月,席卷了从西非、东非、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这轮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活动能力很弱)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下列属于沙漠蝗虫种群特征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②迁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种丰富度⑤种群密度⑥消费者
(3)“先涝后旱,蚂蚱成片”,据此推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受____________(答2种)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蝗灾发生地的植被条件对蝗虫种群数量变化及发生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亚洲飞蝗的雌雄成虫在性成熟期可以利用前翅中闰脉上着生的发声齿与后足股节内侧隆线摩擦发声,据此分析此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物理信息②化学信息③行为信息
某地科学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草场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 如下图所示(其中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5)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
(6)由上图可知,当蝗虫密度小于15只/m2时,牧草产量仍可能增加,原因______,表明蝗虫种群密度足够大时才会导致危害,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
(7)巴基斯坦发生蝗灾时,有网友建议派10万“浙江鸭”前往增援,专家未予采纳。请推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
(8)粉红椋鸟号称“蝗虫收割机”,若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摄入蝗虫约180只(约含能量2870 kJ),假设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且粪便最很少,则该鸟正常情况下从中获取的能量值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74kJ。
(9)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该种信息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这项研究使绿色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据此研究,下列有关蝗灾防治的设想可行的是(       
A.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从而在田间长期监测蝗虫的种群动态
B.可根据“集群信息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从而阻止蝗虫的聚集
C.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蝗虫的嗅觉受体基因,从而使蝗虫无法集群
D.可使用较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代替农药来杀死蝗虫,减少环境污染
2023-09-19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随堂练习北师大2019版选择性必修二2.2种群的数量变化
9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______的个体数。
(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填“多”或“少”)。
10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重要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是科研工作者的常见工作内容。某小组用标记重捕法对一片面积为 3 hm² 的草原上的藏羚羊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在调查时,第一次捕获了 a只藏羚羊,全部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了b只藏羚羊,其中有c 只藏羚羊带有标记,由此可以估算该草原上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为_____ 只·hm⁻²。若上述过程中有标记物脱落的现象,则理论上实际值会_____ (填“大于”或“小于”)估算值。
(2)图甲表示一段时间内该草原上藏羚羊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情况,请在图乙中画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若有其他地区的藏羚羊迁入该草原,则该草原上藏羚羊的K值_____ (填“会”或“不会”)增大,原因是_____

   

(3)调查后发现该草原上藏羚羊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衰退型的年龄组成特征为_____,该小组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呈下降的趋势,原因是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