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蝗灾指蝗虫聚集引起的自然灾害,大量的蝗虫使农作物遭到破坏,甚至发生饥荒。回答下列问题:
(1)某蝗虫种群摄入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J/(hm2·a)]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1.05×109

7.50×108

7.20×108


该种群同化的能量中只有_________%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2)飞蝗具有两种聚集行为上差距明显的生态型,其中群居型总是寻求同类聚集而居,散居型则躲避同类。由此可知引发蝗灾的是_________型飞蝗。研究发现,自然环境下当密度超过6只/m2后,散居型飞蝗会转变为群居型飞蝗。为监测某地飞蝗的种群密度,可选择_________法统计虫卵的数目。对成虫进行调查时,设置5种不同面积的抽样环,将铁环投出2—3m,观察统计铁环区域内飞蝗成虫的数目,结果如下表所示。(笼罩值指用密闭的笼子捕捉某区域所有蝗虫后逐个计数后计算的结果)

日期

笼罩值

昆虫平均密度(只/m2

抽样环面积(m2

0.02

0.05

0.10

0.20

0.35

6月25日

1.04

1.67

1.05

1.20

0.79

0.79

7月25日

0.48

1.28

0.61

0.57

0.37

0.26

8月15日

1.20

1.40

1.25

0.91

0.73

0.69

8月30日

1.09

1.45

1.07

1.04

0.87

0.74


5种不同抽样环中与笼罩值相比误差最小,统计结果可信度最高的是_________m2的抽样环。虽然该面积抽样环统计的可信度最高,但在调查较大面积的蝗虫密度时,还存在_________等问题。
(3)研究某种蝗虫在罩笼试验和模拟取食两种方式下对牧草的损失量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罩笼试验中,5只/m2蝗虫使牧草_________(增产/减产);模拟取食实验中,该蝗虫的密度超过_________只/m2使牧草减产,这说明监测蝗虫的_________在“蝗灾”的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
(4)我国开展对蝗虫的生态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治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对飞蝗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以达到控制飞蝗数量的目的。以下方式属于生态治理的有_________
①种植飞蝗不喜食的植物②保护飞蝗天敌的栖息地③播撒寄生于飞蝗的绿僵菌④挖掘并消灭飞蝗产的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