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结果偏小
B.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时,生态缸保持开放且置于室内通风的地方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应对实验组土壤进行处理
D.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诱虫器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光的特性
2 . 烟草天蛾是一种农业害虫,常在夜间活动,其幼虫喜食烟叶。科学家发现,绒茧蜂会根据烟草天蛾幼虫粪便的气味,找到它的藏身之所,然后将数百枚的卵产在烟草天蛾幼虫的体表(如下图所示),利用烟草天蛾幼虫繁育下一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绒茧蜂通过化学信息来找寻烟草天蛾的幼虫
B.绒茧蜂与烟草天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C.该实例说明气味作为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D.农业上可用黑光灯诱捕烟草天蛾以减少田间落卵量
3 . 由于遭遇严重干旱,鄱阳湖水域面积在今年8月底创下历史新低,出现湖滩裸露地带水生、湿生、早生等植物大量生长的“鄱阳湖草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鄱阳湖中所有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调查某一旱生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样方法
C.“鄱阳湖草原”的出现,在生态学上称为初生演替
D.鄱阳湖干旱前和干旱后的优势物种均为同一种
4 . 下列有关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A.重捕前标志物脱落,会导致估计值比实际值偏小
B.标志物过于醒目,易被重捕到,会导致估计值比实际值偏大
C.被标记的个体易被天敌发现并捕食,会导致估计值比实际值偏小
D.被标记个体在重捕前迁出调查区域,会导致估计值比实际值偏大
2023-08-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大小可以不同
B.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
D.全国人口普查时使用的调查方法是逐个计数法
6 . 绿尾虹雉是中国特有物种,多生活在四川高海拔草甸与灌丛地区。绿尾虹雉的羽毛在阳光的折射下会呈现出180多种颜色,非常漂亮,又被称为“蜀山彩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显示,生活在某地的绿尾虹雉的数量比为老年:成年:幼年=3.2:2:1,推知该种群年龄组成应属于______型;雌雄比例接近1.25:1。雌雄比例可通过影响______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2)由于绿尾虹雉数量稀少,调查其种群密度时,一般用红外相机或收集声音进行调查统计,这些方法与样方法一样,均不能逐个计数,只能______种群密度。
(3)绿尾虹雉有极高的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价值,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研究发现,绿尾虹雉是世界上最难饲养的鸟类之一,据此分析,保护该物种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填“就地保护”或“易地保护”)。
2023-08-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期末生物试题
7 . 调查种群密度或类群丰富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关键在于样方的大小
B.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土壤中个体大、数量较少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调查长白山地区东北虎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记重捕法
D.用抽样检测法调查酵母菌培养液中的活菌数量,统计值比实际值偏低
8 . 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
2023-06-11更新 | 9148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某研究小组在不同季节对某封闭岛屿的社鼠种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该岛屿社鼠种群的密度时,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
B.常通过性别比例的变化预测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发展趋势
C.社鼠种群数量增加时,雌性个体数可能少于雄性个体数
D.直接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10 . 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拟通过植被调控来进行生态防控。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由___________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上划分,高原鼠兔属于___________
(2)披碱草是退化草地改良中常用的草种。科研人员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设置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区域替换成披碱草)和人工披碱草草地三种样地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

   

①通过测定有效洞口数来表示鼠兔的种群密度。图1表明,种植披碱草能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②高原鼠兔的食物组成为紫花针茅等植物。据此推测,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鼠害天然草地变为补播或人工草地后,原来低矮的草种被高大的披碱草所取代,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发生了改变。继续研究披碱草高度与鼠兔种群密度的关系,图2结果表明随着披碱草高度增加,鼠兔种群密度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由此推测,高原鼠兔喜欢生活在___________(填“视野开阔”或“有高大遮蔽物”)的环境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