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过度放牧使锡林郭勒草原牧草的年平均产量下降。为兼顾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畜牧业的发展,科研人员选取样地,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
(1)在所选研究样地的植被中,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等植物类群,这些植物的高度各不相同,使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
(2)科研人员根据单位面积可承载的牲畜数量设定放牧强度,连续3年的6~9月份在牧草的生长季进行不同强度放牧,测定得到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禁牧

轻度放牧

中度放牧

重度放牧

高度平均值(cm)

第2年

25.77

17.55

16.62

13.72

第3年

22.52

18.89

18.76

16.65

多度平均值(个/m2

第2年

399.33

366.33

479.67

312.33

第3年

398.00

351.00

508.17

339.50

盖度平均值(%)

第2年

60.83

68.33

51.67

49.17

第3年

62.50

70.83

53.33

47.50

植物的总物种数

第2年

33

34

36

31

第3年

37

36

41

28

注:多度代表物种个体数目的多少;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
①样地内某种植物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______。若进一步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法进行调查。
②科研人员发现,样地内禾本科牧草植株高度最高、莎草科次之、菊科最矮。随放牧强度增加,牧草平均高度降低,推测牲畜最可能优先采食______科的牧草。与禁牧组相比,轻度放牧组牧草______(选填下列字母),轻度放牧组出现盖度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a.多度升高、盖度下降        b.多度下降、盖度升高
(3)在______放牧条件下,植物的总物种数达到最高,可能的原因是受采食影响,植物的高度和盖度降低,使地表环境中______等非生物因素发生改变,有利于其他植物的生长。
(4)综合以上研究,请你对锡林郭勒草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一条建议:______
2 . 下图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结果如图甲,则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____
(2)图2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等于0”或“不等于0”)。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导致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4)假设乙种群为蝗虫,则下列属于沙漠蝗虫种群特征的有               (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②迁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种丰富度⑤种群密度⑥消费者
A.②③B.②④C.①②⑤D.③④
3 . 原产中美洲的植物——紫茎泽兰具有繁殖力和竞争力强、传播速率快的特性,近年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大肆扩散,严重影响农、林牧业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紫茎泽兰所到之处迅速排挤当地植物,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该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演替。
(2)为了研究紫茎泽兰的有效防治,研究者在入侵区引入不同种类的牧草进行条状种植,三年后,测得紫茎泽兰株数和覆盖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紫茎泽兰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和___________法。
②引入的牧草和紫茎泽兰之间构成___________关系,引入的牧草中不能改变原有群落演替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引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紫茎泽兰的替代效果最好,为了提高该牧草对紫茎泽兰的替代效率,你认为还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探究实验?(答出一点即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紫茎泽兰替代的影响。
2021-05-17更新 | 4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广东生物高考真题变式题19-21
4 . 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调查研究,表述错误的是(       
A.调查比较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标志重捕法调查鸟类的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死亡会比实际值偏小
C.群落中分解者数量太少,则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生产者
D.提高濒危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021-04-20更新 | 487次组卷 | 5卷引用:生物-学科网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广东卷)
5 . 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某地红树林生物资源量丰富,其中螃蟹以滨螺为食,滨螺每年4月进入繁殖期,主要以藻类为食物,特别喜食竞争力较强的小型绿藻浒苔。滨螺种群密度与藻类种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滨螺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可根据_______预测滨螺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滨螺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均在12月达到最高值,但4月种群密度增加明显,生物量的增加速度却不大,最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滨螺种群密度小于220个/m2时,随滨螺的种群密度增加,藻类种数也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滨螺和藻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滨螺并不能得到藻类的全部能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滨螺和藻类两者数量变化的负反馈调节模型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由于工业发展,红树林破坏问题日趋严重,甚至有些红树林变成荒地,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
2021-04-13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生物-学科网2021年高三1月大联考(广东卷)
6 .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每年有数万只水鸟于10月至次年2月在崇明东滩越冬。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生境1为潮间带湿地;生境2为沼泽区;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1)调查生境3芦苇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法,调查绿头鸭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法。
(2)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二者避免竞争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生境2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23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变式题19-21
7 . 为研究东北某草原水淹后恢复过程中植物优势种及其主要伴生种的数量变化,同步开展人工建立不同初始比例羊草和寸草苔实验种群研究,连续五年(2003-2007)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取样和检测。部分数据如下图所示(图中比例为羊草:寸草苔初始数量之比)。

(1)调查上述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__________法。羊草和寸草苔均可进行营养生殖(产生分蘖株),取样时____________(填“应该”或“不应该”)将全体植株的地上部分连同地下部分一同挖出。
(2)结合图1分析,____________可能是该草原的优势种。图2中,羊草分蘖株生物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发现,水淹后恢复演替初期植物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土壤含水量高、部分裸露土地盐碱化。在演替中后期随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腐殖质作用于土壤,土壤盐碱化降低、肥力提高。恢复演替初期羊草等植物通过种子进行传播和繁殖,不断产生定居的母株,分蘖株产生率低。演替中后期母株会不断通过分蘖株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大小不同的无性系斑块。这些无性系斑块内部来源于种子的实生苗占很小的比例,不足1%。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结合演替过程中羊草繁殖方式的变化,分析有性生殖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从进化与适应、营养供应与幼苗生长两个角度分别分析演替后期无性系斑块内部来源于种子的实生苗占比不足1%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13更新 | 162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广东生物高考真题变式题19-21
8 . 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下表。
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
驱走大蚂蚁增加70
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
驱走大蚂蚁减少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2015-06-24更新 | 2639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变式题11-1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