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为探究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浓度变化对浮游动物竞争关系的影响,科研人员通过控制实验法,评估了在2种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浓度下,萼花臂尾轮虫和大型溞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的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浓度不同(图1表示低浓度,图2表示中浓度),萼花臂尾轮虫、大型溞单独培养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B代表小球藻组萼花臂尾轮虫密度;B+M代表铜绿微囊藻组萼花臂尾轮虫密度;D代表小球藻组大型溞密度;D+M代表铜绿微囊藻组大型溞密度。
A.低浓度的铜绿微囊藻可增加萼花臂尾轮虫和大型溞的种群密度
B.图2中萼花臂尾轮虫在中浓度铜绿微囊藻中的种群密度低于B组
C.大型溞对中浓度铜绿微囊藻的耐受能力高于萼花臂尾轮虫
D.萼花臂尾轮虫占优势的原因仅是铜绿微囊藻的浓度变化
2 .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下图为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常用___________法调查鱼的种群密度。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鱼的种群数量最好控制在K/2左右,其原因是__________
(2)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填“水平”或“垂直”)结构在实践中的应用,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农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该生态农业建设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3 . 不仅现代人注重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古代的贤者也提出过有助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鳌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湖泊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基础。
(2)据调查梁子湖湖面总面积为200km2,假设湖内小银鱼种群的K值为24000条;则为维持小银鱼较高的产出,捕捞小银鱼时,应使其种群密度在捕捞后达___条/km2;若想提高小银鱼种群K值,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
(3)小银鱼为肉食性鱼,养殖的小银鱼除饲料外还以小型的鱼虾为食。科研人员对小银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小型的鱼虾同化的能量小银鱼摄入鱼虾及饲料中的能量小银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小银鱼粪便中的能量小银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小银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小银鱼的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150.657.82.63.821.21.1
据表分析,小银鱼同化小型鱼虾中的能量为___kJ/(cm2·a),小银鱼粪便中的能量是___kJ/(cm2·a)。
4 . 群落中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称为相对多度。科学家统计了某退耕地中五种草本植物相对多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裂科草和须芒草能将土壤中硝酸盐和氨态氮的浓度降到更低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演替时间10到40年间,草地早熟禾因其相对多度最高而成为优势种
B.可以采用目测估计法对样方中植物的相对多度进行统计进而绘制以上图像
C.草地早熟禾在演替时间10-20年间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剪股颖被淘汰的原因可能是对土壤中低水平氮元素的利用率更低
5 . 水稻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农作物,水稻上常发生多种蚜虫,以麦长管蚜最为常见。麦长管蚜轻则导致水稻生育期延缓,稻株发黄早衰,干粒重降低;重则导致水稻谷粒干瘪不实,甚至提前枯萎。某地区的稻田中投放了麦长管蚜的天敌——瓢虫、寄生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的蚜虫构成一个种群
B.调查麦长管蚜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C.稻田中投放麦长管蚜的天敌——瓢虫、寄生蜂可降低其种群的数量,属于生物防治
D.防治麦长管蚜时,可在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
6 .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或分析正确的是(       
A.“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来检测
B.“制作生态缸”实验中,生态缸需密封放置于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对照组土壤应灭菌以排除微生物干扰
D.“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中,种群数量较少时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7 . 生态学家Grime用三角形模型来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如图所示),该模型认为植物往往只有竞争能力强、抗生境严峻能力强、抗生境干扰能力强三种对策中的一种。Grime将生境的严峻定义为限制植物干重增长的外部强制因素,如光照、水分不足等,将生境干扰定义为破坏植物生物量的外力因素,如火烧、霜冻等。
   
(1)Grime的三角形模型属于____模型,据坐标图推测原点附近的植物的适应性对策为____能力强。
(2)离乡间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经常被踩踏的地方生长着茎秆低矮的车前草等植物;几乎不被踩踏的地方,生长着茎秆较高的狗尾草等植物。依据Grime的三角形模型分析,狗尾草的____能力强,车前草的____能力强。
(3)我国库布齐沙漠日照强烈,地表温度高且降水蒸发快,结合Grime的三角形模型,在对该沙漠进行生态修复时,应选择种植____能力强的胡杨、沙柳等,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在修复过程中,我国还利用太阳能电池板首创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立体化新型产业模式,请从生态修复的角度评价这种新型产业模式的优势(写出两点即可)____
2023-11-24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8 . 下图是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局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调查得知,该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以a、b、c、d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m2

130.86×105

19.602×105

0.88×105

871.2×105

请写出对应的食物链_______ (用表格中所给的字母及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 (用百分数表示)。
(2)该区域的植物、鸟类、细菌等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下图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的变化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①是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③是_______

   

(3)要调查研究某种水鸟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法。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是______
(4)近年来,个别游客在该区域人为放养鳄雀鳝等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有________ (答出1点即可)。
9 . 红树林中的植物健康生长需要适宜的淹水环境和盐度。随着底泥的淤升,华侨城湿地红树林生境陆化严重,红树植物长势变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华侨城湿地红树林优势种为秋茄,平均树高约7米,林下有零星分布的桐花树。秋茄与桐花树高低错落,说明具有__________结构,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为该红树林中样方面积与所含物种数量的关系,调查该群落中的物种数量,选取样方的最佳面积为___________。若在调查某种运动能力强、运动范围广的动物数量时,调查数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研究人员通过周期性补水,模拟秋茄林的淹水生境,在研究区域的秋茄林内设置3个补水组样方和3个对照组样方,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相应时间后,采用取样器取样,每个样方内取3个30cm深的沉积柱样土壤底泥,每个沉积柱以5cm间隔进行分样,将3个沉积柱同一水平的分样混匀,总共获得_______份沉积物样品。测量底泥的理化性质如下表所示:

含水率/‰

盐度/‰

对照组平均值

40.20±4.10

1.89±0.37

补水组平均值

42.46±3.20

2.12±0.45

已知补水对秋茄成林具有修复作用,推测该区秋茄长势变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利用遥感影像技术,对红树林样方不间断拍摄,下表为用遥感技术测得的红树林保护区内的主要植物类型及其所占面积比例,以及相应树种的生长速度、树种类型。

植物种群

无瓣海桑

秋茄

卤蕨

老鼠簕

其他

所占面积比例%

82.01

5.01

3.82

3.31

5.85

生长速度

-

树种类型

引进物种

本土物种

本土物种

本土物种

-

相对于调查种群密度的传统方法,遥感影像技术不间断拍摄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你根据题中信息为今后红树林的扩大种植工程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某人工乌鳢养殖场中生活着乌鳢,鲢鱼和鳙鱼。鲢鱼、鳙鱼都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但鲢鱼的食物中80%为浮游植物、20%为浮游动物;鳙鱼的食物有80%是浮游动物,20%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捕食浮游植物,乌鳢捕食鲢鱼和鳙鱼。

(1)调查鳙鱼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鲢鱼和鳙鱼主要在水的表层和中间水层活动,乌鳢主要活动在中下层,这种现象反映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结构,其分层活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乌鳢对鳙鱼和鲢鱼的捕食概率相同。养殖场自减少鲢鱼放养量,增加鳙鱼放养量一段时间后,养殖场出现了水华现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浮游植物种群密度上升。
(4)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水源污染。某研究小组选取挺水植物(菖蒲、千屈菜、旱伞草)、漂浮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黑藻)探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如下图所示。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原因是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若单一种植菖蒲,该池塘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将会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由上图可知,五种水生植物中______的治理效果最好,但该种植物的大量繁殖又可能引起水体二次污染。若用该植物为原料制作喂鱼用的饲料,将池塘中的淤泥作为周边桑树的肥料,既可以避免二次污染,又能提高经济效益。请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