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如图为某研究小组调查千岛湖甲、乙两个孤立岛屿上社鼠数量在某年3月至11月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岛屿中社鼠在6~7月份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迁出率大于迁入率
B.乙岛屿中社鼠在3~4月份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4月和6月分别是乙岛屿和甲岛屿的最佳灭鼠时机
D.调查社鼠种群密度时,再次捕获后社鼠死亡不会影响调查结果
9-10高一下·河北石家庄·期末
2 . 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该探究活动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2021-11-14更新 | 620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静宁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应为(       
A.88只B.101只C.77只D.39只
4 . 大树杜鹃为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因量少而珍稀。科研人员为分析大树杜鹃生存环境的群落特征,在大树杜鹃群落设置8块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调查结果如下图。其中,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物种的概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时随机选取8个样地,每个样地采用五点取样法取样
B.8个样地中物种分布有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C.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有不同生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乔木层郁闭度的大小只影响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对草本层没有影响
5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6 . 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10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2400只/hm2
B.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跳蝻的种群密度
C.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D.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2021-08-21更新 | 595次组卷 | 2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理)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试题
7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挺水植物芦苇常常在湿地边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B.调查草地某种植株种群密度时,需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C.在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常用到的调查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则估算值将偏大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结果取整数)
A.66 只/公顷
B.77 只/公顷
C.83 只/公顷
D.88 只/公顷
2021-07-09更新 | 10477次组卷 | 5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对下列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进行的是(       
A.某草场的蒲公英B.梵净山地区的金丝猴
C.某池塘的鲤鱼D.校园中的啄木鸟
10 . 单向性集团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
B.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第三营养级
C.若移走寄生蜂,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单向性集团内蚜虫的种群密度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