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调查及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片草原中跳蝻的密度
B.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区松鼠的种群数量
C.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加入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
2 . 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一次野外捕鼠记录:第一天捕获60只,做标记并及时放回,被标记的鼠下次可能更难捕获;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60只,其中被标记的有5只。你认为他们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相比
A.偏大B.偏小
C.一样D.不能确定
3 . 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5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对该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捕获数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标记数
初捕50282250
重捕50321810

A.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B.两次捕获期间,若有较多个体的出生或死亡,则统计数据就不准确
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4 . 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该种群所在的生态系统正走向崩溃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13-14高二下·海南·期中
名校
5 .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和衰退型两种类型
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6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还原糖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实验解离后可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样方法调查小麦种群密度时,求出所有样方小麦密度的平均值为种群密度
D.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色素时,要用毛细血管吸取少量滤液连续多次发现
10-11高二下·辽宁·期中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7 .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食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 km2
2016-11-26更新 | 341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12-13高二上·四川成都·期中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8 . 用样方法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
A.样方的大小
B.随机取样
C.五点取样
D.等距取样
2016-11-26更新 | 755次组卷 | 4卷引用: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10-11高二上·河北沧州·期中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9 . 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较大,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正确的
2014-01-02更新 | 412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0~2011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