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
名校
1 . 调查两公顷范围内某种松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78只鼠,第二次捕获68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30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10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保留整数)(  )
A.154只/公顷B.77只/公顷C.177只/公顷D.88只/公顷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
名校
2 . 某兴趣小组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池塘内草鱼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到100条草鱼,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前发现有1条有标记的草鱼死亡,第二次捕获到90条草鱼,其中有标记草鱼30条。理论上,第一次捕捉前,该池塘内草鱼的条数为(       
A.297B.298C.295D.300
3 . 对某地区农田中蚯蚓个体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下列做法或调查方法不合理的是(       
A.应该采用标记重捕法B.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C.可以采用等距取样法D.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
4 . 调查显示,2021年末佛山市常住人口为961.26万人,比上年增长9.9‰;出生率为11.53%‰,死亡率为5.25‰;0~14岁人口占15.11%,15~59岁人口占74.37%,60岁及以上人口占10.5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统计人口数量常用样方法
B.佛山人口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性别比例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D.佛山人口数量增长情况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5 . 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题中所说的长白山脉北部地区有42只东北豹以及组成种群个体的年龄状况和雌雄个体的数目,都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B.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C.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D.科学家可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
6 . 近年来,得益于东莞市政府强力推行截污、清淤、活源等措施,同沙水库、马尾水库等湿地公园变得水清岸美,越来越多候鸟在此长时间停栖,其中包括了极濒危鸟类一黑脸琵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种候鸟密度显著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通过建立某种候鸟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C.若被标记的鸟由于受到惊吓不易被捕捉,则计算出的种群数量会比实际数值低
D.通过人工辅助繁殖黑脸琵鹭再放生到野外湿地,可以提高它的环境容纳量
7 . 我国北方地区夏天苍蝇、蚊子很多,但是到了冬季几乎全都销声匿迹,种群数量变化很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苍蝇、蚊子到了冬季几乎全都销声匿迹主要由生物因素引起
B.决定某地区苍蝇、蚊子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是迁出率和迁入率
C.苍蝇、蚊子的环境容纳不受季节的影响
D.可通过调查苍蝇、蚊子羽化前幼虫的密度来预测成虫密度
8 .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 年北点地梅种内竞争程度较 1975 年低
B.1971 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 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9 . 《说文》云:“鹬知天将雨则鸣,故知天文者冠鹬。”滨鹬是一种中小型涉禽,生活于湿地生态系统,食性较杂。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湿地的面积及滨鹬的数量均稳步增加。下列关于滨鹬种群数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滨鹬数量增加说明滨鹬的种群密度增大
B.滨鹬数量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滨鹬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C.可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滨鹬的种群数量
D.现在滨鹬种群的年龄结构最可能是增长型
2022-12-22更新 | 704次组卷 | 8卷引用:章末达标检测一
10 . 在对某农田中的田鼠的种群密度调查时,第一次捕获并作标记40只,第二次捕获田鼠33只,其中有标记田鼠15只。则该种群田鼠数量为(       
A.88只B.86只C.90只D.92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