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下图1为某草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小叶锦鸡儿是该草原的一种优质灌木,既可作动物的饲料,又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某研究人员调查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锦鸡儿滋丛密度,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放牧强度为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在图1中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丁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调查草原中植物的种群密度常见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从中度放牧到重度放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出现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在调查中还发现,与禁牧区相比,在重度放牧区鼠兔(该草原的代表动物,以采食植物为主)的数量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当鼠兔种群密度过大时,死亡率增加和________上升,并通过内分泌调节使生殖力下降,从而导致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2 .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表中是食物链A→B→C中,各种群一年内能量(单位:百万千焦每平方米年)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统计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输入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A



65.5

3.0

15.0

41.5

B

15.0

5


0.5


2.5

c

2

0.6

1.4

微量(不计)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____
(2)图中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第____营养级。此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两种成分。
(3)由表可知,输入到种群A的总能量为____百万千焦每平方米年,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____百万千焦每平方米年,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保留一位小数)。
3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重要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是科研工作者的常见工作内容。某小组用标记重捕法对一片面积为 3 hm² 的草原上的藏羚羊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在调查时,第一次捕获了 a只藏羚羊,全部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了b只藏羚羊,其中有c 只藏羚羊带有标记,由此可以估算该草原上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为_____ 只·hm⁻²。若上述过程中有标记物脱落的现象,则理论上实际值会_____ (填“大于”或“小于”)估算值。
(2)图甲表示一段时间内该草原上藏羚羊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情况,请在图乙中画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若有其他地区的藏羚羊迁入该草原,则该草原上藏羚羊的K值_____ (填“会”或“不会”)增大,原因是_____

   

(3)调查后发现该草原上藏羚羊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衰退型的年龄组成特征为_____,该小组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呈下降的趋势,原因是_____
4 . 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研究人员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监测藏羚羊数量变化,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事项有______(答出1点)。
(2)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地藏羚羊种群的数量将保持增长。
(3)图2是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不考虑迁入和迁出,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两空均选填“增加”“减少”“先增加后减少”或“先减少后增加”)。
(4)图2中,如果在第c年,该草原迁来少量藏羚羊,则该草原藏羚羊的K值将______,原因是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长江口滨海湿地曾经广受互花米草入侵困扰,在清除互花米草后,其原植被恢复效果不佳,科研人员猜测是因为水鸟(多为肉食性)减少的结果,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猜想水鸟减少影响植被恢复效果,其依据是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在海岸线上选取样点,在样点处对经过的水鸟进行直接计数,以统计水鸟的数量。样点选取一般采用____________取样法,以确保取样的____________。相对于标记重捕法,直接计数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希望进一步研究水鸟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填写表格:
步骤操作
选取样地选取大小相同、①____________的数块样地均分为三组,去除其中②____________,记为A组、B组和C组。
样地处理在A组、B组和C组样地中种植等量的某种单子叶植物,A组放置拦鸟网阻拦水鸟进入,B组③____________,C组引诱更多水鸟。
数据统计一段时间后,收获A组、B组、C组各样地所有植物,烘干并④____________(不直接用样方法计数,原因是⑤____________)。
结果预期若⑥____________,说明水鸟对植被恢复有利。
(4)科研人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水鸟数量增加会提高湿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土壤微生物增加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是___________
6 . 研究机构对某草原的野兔进行了调查,下表表示通过某种方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的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32321418
重捕3641818
(1)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则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为___只/hm2。若一部分被标记的野兔被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该调查方法称为___法。
(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
(3)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___法。
(4)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该实验___(“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
(5)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再计数。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时间(天)123456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32762824819821820
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___(无色/蓝色)的酵母菌。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个/mL。
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6)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相似,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___(增加、减少)。
(7)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___,进而增加人口密度。
7 . 鼠兔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态很像鼠类,体形较小,是典型的食草性动物。科研人员对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乙鼠兔在第1年年末迁入该区域,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其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1)由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______(填“大”或“小”)。
(2)为了调查该草原某区域中甲鼠兔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甲鼠兔,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只甲鼠兔,其中有3只带有标记,该甲鼠兔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只。如果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数值偏___(填“大”或“小”)。
(3)由图2可知,第2年甲鼠兔种群L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由图2可知,甲鼠兔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______,甲鼠兔种群数量在第______年年末达到最小值。
(5)若乙鼠兔大量繁殖,则可能对草地造成危害,要进行防治最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只以下。根据所学知识,提出1条合理控制乙鼠兔种群数量的建议:______
8 . 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总量。我国某一自然保护区曾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科研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群落(S)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S2)进行了植被生物量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在两个地区中调查某种植被生物量的方法是____,在取样时应注意要____山体滑坡区域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判断依据是____
(2)地震前,该群落不同区域地表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结构,其形成原因是由于____(答两点)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对该山体____(填植被类型)影响较小,做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
(3)从生物种类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角度判断,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区的理由是____
9 . 宣城市近年来注重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使城市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了更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我市某水域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若调查该地区某种水鸟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原因是____
(2)经调查发现,该水域的两种鱼类种间竞争程度较弱,原因是____
(3)经调查发现,该水域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
(4)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全体市民的积极保护,该水域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从群落演替的角度说明____
10 . 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我国劳动人民常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经济效益。结合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品种

栖息水层

食性

青鱼

水体的中下层

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虫等为食

草鱼

水体的中下层或水草多的地方

主要以水草为食

鳙鱼

水体的中上层

主要为浮游动物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

鲢鱼

水体上层

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1)四大家鱼栖息在水体的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这种分层现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其中3点)。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青鱼和草鱼的生态位______(填写“一致”或“不一致”)。
(3)浮游动物是水体中上层的优势种,其与鳙鱼的关系是______
(4)若要探究水体上层的某单细胞浮游植物种群数量,可用的方法是______。某同学取1mL水样稀释100倍后,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经统计,一个小方格平均有1.5个细胞,则该水体上层中此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