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红腹锦鸡是我国特有的鸟类。一般生活在秦岭地区,为山地雉种,主要取食植物的种子,偶尔也会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我国科研人员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红腹锦鸡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调查了红腹锦鸡的适宜分布区,并预测未来红腹锦鸡栖息地将向甘肃、陕西等山区不断迁移。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适合用__________________法。研究人员发现在红腹锦鸡数量较多的区域,草地的物种多样性更高,试用“收割理论”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山区生物群落区别农田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推测红腹锦鸡会向更高纬度地区迁徙,生境碎片化程度加剧。为更好地保护红腹锦鸡生境,可以在彼此孤立的生境间建立生态廊道,提高红腹锦鸡生境连通性,以利于红腹锦鸡种群间进行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为进一步探究保护红腹锦鸡的方式,对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及采食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忽略性别差异,以下均为平均值):
体重(kg)每日摄入能量(J)每日粪便能量(J)每日体重增加对应能量(J)
0.666230052930400
①红腹锦鸡平均每日同化量为__________________J,呼吸作用耗散量为__________________J。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红腹锦鸡的呼吸作用耗散量明显小于以上计算量,推测计算量与实际量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资源有限,该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会争夺____________________。山区中的红腹锦鸡和其他动物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从而能在同一区域中共存。
2 . 武汉市涨渡湖湿地公园水域面积6万亩,水产局研究小组调查了该湖泊中乌鳢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0

107

123

70

69

62

73

78

74

55

92

109

204

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大体为______,理由是_______
(2)在该自然湖泊中,乌鳢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对其直接起决定作用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
(3)为了调查该乌鳢的数量,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第一次捕捞并标记185条乌鳢,第二次捕捞160条乌鳢,其中具有标记物的有30条。由此可估计该水域约有乌鳢______条。
(4)某养殖户在其罗非鱼精养鱼塘为消除小杂鱼抢食饲料,引入了适量乌鳢,调查统计罗非鱼数量动态变化如图

       

据图推测,乌鳢最可能是在______对应的时间点引入鱼塘;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C点影响种群数量下降的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 . 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多年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数量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中甲曲线表示的是一定量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则在调查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_________方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的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点)。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的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_____曲线所示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_____(填“>”“<”或“=”)其在t2时的数量。
(3)对该湖泊中动物X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0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5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为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X的种群密度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4 . 为了研究某国家森林公园的群落结构,研究小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甲、乙、丙三种植物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种类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
密度/(株·hm-2比例/%密度/(株·hm-2比例/%密度/(株·hm-2比例/%
985100.000000
6433.686735.265931.05
484.65999.5888685.77
(1)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_____。若要调查该森林公园中灰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标记重捕法,理由是___________,若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两点)
(2)据表推测,甲、乙、丙三种植物,种群密度将会增加的是__________种群,理由是__________,该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加吗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3)现有两种植物标本A、B,根据相关信息推测哪种标本是从该森林公园采集的:①该森林公园物种丰富,乔木就分成几个层次,藤本植物非常发达,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很少。②标本A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③标本B的果实有翅。推测哪一种标本是森林公园带回的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
5 . 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改变图甲中的___(填序号),降低种群的___(填序号),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调查田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而不用标记重捕法,理由是___
(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X的前提条件是___。假设A点时某动物种群的数量为50只,之后种群数量每年增加35%,则计算20年后该动物种群数量的算式为___
(3)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则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___。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则一定时间后,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原因是___
(4)若曲线Y表示该有害动物的变化曲线,从曲线和环境容纳量两个方面考虑,控制该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措施是___
2024-01-1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1.2种群数量变化
6 . 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调查某一区域中的田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标记并放回M只田鼠,一段时间后,又捕获了田鼠m只,其中带标记的有n只。
(1)该区域田鼠的数量大致有多少只________
(2)如果田鼠的标记物脱落,对调查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
(3)如果田鼠被捕获一次后再次被捕获的概率变小,对调查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
(4)如果田鼠被初次捕获并标记放回后,尚未混合均匀,就在密集处进行二次捕获,会对调查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________
2024-01-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1.1种群数量特征
7 . 下表是某兴趣小组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的结果,下图表示第四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据此回答:

样方

N1

N2

N3

N4

N5

种群密度/(株·m2)

8

7

18

x

9


(1)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什么________?人为选择密度较大或较小的地点取样,会给调查结果带来怎样的影响________
(2)如何计数第四个样方的植株数量________
(3)该植物种群密度是多少________?N3的数据明显高于其他样方,应如何处理________
2024-01-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1.1种群数量特征
8 .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图表示珠峰不同海拔高度地段的植被分布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____,其中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是两个不同的群落,区别这两个群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____
(2)珠峰北坡海拔3 800~5 000 m区域内生长着一种珍贵的草本药材——藏旺拉,调查这种植物的种群数量,可采用什么方法?____,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准确,应该采取哪些措施?____
(3)珠峰海拔6 000~7 000 m之间几乎终年积雪,但近年来在该地段却出现了绿色植物,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
(4)优势植物存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物群落是____(填“荒漠”“草原”或“森林”)生物群落。与森林生物群落相比,该群落的动物分层较为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
9 .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某片混交林植物的生长情况,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统计了乔木树种A、B两个种群中的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幼年树/%成年树/%老年树/%
A34.7834.1631.06
B87.137.924.95
(1)决定该片混交林中植物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
(2)调查该片混交林中乔木种群A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取样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
(3)据表分析,乔木树种A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乔木树种B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
(4)在调查某片混交林植物的生长情况时,研究小组还调查了1hm2范围内的某种松鼠。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48只松鼠,第二次捕获了35只松鼠,其中有标记的松鼠16只,则该种松鼠在该片混交林中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只/hm2
10 . 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
(2)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___________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3)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数量变化属于______型增长。
(4)如图1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

   

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图2中,当R值为b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