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 hm2,研究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査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做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10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2400只/hm2
B.此种方法可以调査该地蚜虫的种群密度
C.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D.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2 . 南澳牡蛎是广东省南澳县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肉质饱满、鲜美细嫩的特点,科研人员宜采用哪种方法调查牡蛎的种群密度(       
A.样方法B.标记重捕法C.抽样检测法D.逐个计数法
3 .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林木蛀干害虫,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成虫羽化在树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某研究机构借助标记—释放—回捕法,将引诱剂与诱捕器组合对某旱柳林内光肩星天牛的成虫数量进行估算,其结果如下表:

统计项目

雄性

雌性

总数

标记释放总数/头

574

574

1 148

诱捕总数/头

65

62

127

回捕标记数/头

27

32

59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约为2 500头
B.经估算,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雄性数量多于雌性数量
C.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光肩星天牛可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D.调查该区域内旱柳株数和每株新羽化孔数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成虫数量
4 . 调查法是了解生物数量、种类、生活环境等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方法正确但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的是(  )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田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
B.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C.抽样检测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表层吸取培养液时没有震荡
D.黑光灯诱捕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5 . 成年的荔枝树较为高大。学生研究小组计划调查某个古村落里的全部古荔枝树数量,应采用(       
A.逐个计数法B.样方法
C.标记重捕法D.抽样检测法
6 . 下表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某种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数据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1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且小于2,以此类推,该鱼类在“3+”时达到性成熟,“9+”时丧失繁殖能力。
A.该鱼类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很可能会维持稳定
B.调查该鱼类种群密度的方法可以是标记重捕法
C.捕鱼时应尽量选用小网眼渔网,以保证该种群现有的年龄结构不被破坏
D.题中表格是数学模型的一种,反映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7 . 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调查方法。下列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可调查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B.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的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C.调查荠菜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该方法常用于估算种群密度
D.样方内植物的总数与该地总面积之比即为该植物的种群密度
8 .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昆虫,是通过降低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9 .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高山草甸草原上2公顷范围内的喜马拉雅旱獭的种群密度时,初次捕获并标记54只,第二次捕获48只,其中有标记的18只。假设该段时间喜马拉雅旱獭种群数量稳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通过监测发现初次标记的该种旱獭在重捕前有3只被天敌捕食,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为68只/公顷
B.若该种旱獭被捕过一次后变得更加警惕不易再被捕捉,将会导致估算的种群密度偏小
C.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标记的个体与未被标记的个体被捕捉的机会应相当
D.根据题干中的数据估算该种旱獭的种群密度为72只/公顷
10 . “飞蝗蔽天,禾草皆光”。在黄淮流域,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概率最大,故河北蝗区常出现“先涝后旱,蚂蚱成片”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蝗迁移能力强,调查其幼虫的密度宜用标记重捕法
B.鸡对蝗虫的捕食属于调节蝗虫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
C.气候干旱是引起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D.“挖卵灭种”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