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在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B.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7/9
C.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44只/hm2
D.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大
2 . 科研团队在某林地(面积:1km2)选取5个样方(样方面积:20m×20m)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下表为3种乔木的部分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样方
编号
马尾松(株)麻栎(株)枫香(株)
幼年成年老年幼年成年老年幼年成年老年
10191420710
200620401121
302616221000
40071822912
50091530600
A.估算该林地麻栎种群的个体数量是50000株
B.林木的种群密度越大,林木的总生物量越高
C.该林地马尾松、麻栎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增长型,群落分层现象明显
D.该林地处于森林演替中,采伐部分马尾松能加速演替进程
3 .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就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的种群密度的大小
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一定持续下降
C.放开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
4 .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hm2 =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错误的是(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自然界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时选择封闭性较好的环境,主要是考虑到了种群的迁入和迁出问题
B.随着猎物逃避捕食能力的提高,部分捕食者将捕捉不到食物,不利于种群的发展
C.该曲线模型的数量变化说明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D.自然群落中所有的捕食者和猎物种群数量变化都符合上图曲线模型
6 . 某科技小组调查面积为16hm2的森林里灰喜鹊和画眉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设置了若干捕鸟网。第一天捕获鸟共306只,将捕获的鸟做好标记后原地放回。10天后在原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鸟网,捕获鸟共298只,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捕获总鸟数

灰喜鹊

画眉

第一次捕捉

306

48(标记后放生)

37(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298

43(其中6只标记)

32(其中8只标记)

A.为得到准确的结果,标记物不能影响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
B.根据统计结果估算该区域灰喜鹊约有344只,画眉约有108只
C.由于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鸟的实际数量可能更少
D.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鸟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
7 . 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也可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B.调查种群数量有限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目测估计法
C.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
D.观察土壤小动物可用显微镜,最好用实体镜
8 .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
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
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适度捕捞大鱼该鱼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增长型
9 . 种群密度直接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大小,有关种群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
B.种群的性比对种群密度基本没有影响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D.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适用于各种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10 . 在生物学的研究当中,经常需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原理和方法,合理的有(       
A.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如果该种群个体数较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滴加培养液后需缓慢盖上盖玻片
C.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对于采集到的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镊子直接取出来
D.观察生态缸的稳定性时,需将生态缸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