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7 道试题
1 . 为调查某地高原酚鼠(善于挖洞,昼伏夜出)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开展如下工作。(1)随机选择3个0.25hm2的样方;(2)确定有效洞口:在样方内寻找新鲜的高原酚鼠土丘,挖掘其洞道,敞开洞口24h后观察,若该洞口被酚鼠重新推土堵住,则该洞口为有效洞口,统计并记录数据;(3)在样方内随机选择20个有效洞口,安放捕鼠装置,连续数日共捕获高原勖鼠7只(洞口系数=7÷20=0.35);(4)统计有关数据,计算高原酚鼠种群密度。调查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某地高原勖鼠种群密度调查结果

样地序号

样方面积/hm2

挖掘洞口/个

有效洞口/个

洞口系数

1

0.25

35

31

0.35

2

0.25

42

33

0.35

3

0.25

34

21

0.35

注:洞口系数=捕获的高原鼢鼠数量/安放捕鼠装置的有效洞口数;种群密度/(只/hm2)=洞口系数×有效洞口数。
A.在自然界中,高原酚鼠种群数量可呈现“J”形增长
B.高原酚鼠平均有效洞口数约为113.3个/hm2,平均种群密度约为39.7只/hm2
C.若某些捕鼠装置失效,则会造成估测数值比实际种群密度偏大
D.高原酚鼠善于挖洞、穴居,能够改善土壤条件,增加本地原生植物产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2 .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在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中,两栖动物是重要的中间类群,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环境健康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观测环境变化的关键早期预警系统。图1表示某地区两栖动物物种数和平均个体数。图2为调查区域内6种优势种的动态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水体中三港雨蛙成体的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与实际数据相比,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数据和该地区实际存在的三港雨蛙成体数量差距较大,原因是______。三港雨蛙的幼体具有群聚现象,如果数量过多,死亡率将增加,具体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图1中调查的物种数不能代表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原因是______。从图1中数据可知,2016年平均个体数的数值最大,但是物种数却不是最高,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024-06-1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为揭示祁连圆柏种群天然更新障碍机制,研究人员调查了祁连山中段不同海拔高度6个400m2的样地祁连圆柏幼苗的数量与空间分布,幼苗数量如下图所示(幼苗暂无繁殖能力,按高度划分为8个高度级,级别越高树龄越大),在母树周围一定距离内其幼苗分布较为密集,而超出这一距离范围时聚集程度逐渐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幼苗总数除以样方总面积所得估算值即为祁连圆柏的种群密度
B.调查结果表明3400m海拔处祁连圆柏的年龄结构一定为增长型
C.海拔2600m处幼苗数量较少可能是因为种子萌发率低或幼苗死亡率高
D.母树周围距离不同时幼苗的聚集程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4 . 某中学搬迁后,闲置地块很快被草本植物覆盖。后来杂草被人工割除,经碎石填平成为临时停车场。10年后,车辆经常停放的地块仍然碎石裸露,而车辆很少停放的地块又长满了杂草,并逐渐演替成了小树林。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学校搬迁后的地块中物种数目增多。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_____
(2)若要调查小树林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操作时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物种数目时,则不宜采用该方法,原因是_____
(3)根据起始条件划分,发生在该地块上的演替属于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判断的理由是_____
(4)车辆停放与不停放的地块自然成了一组对照实验,所发生的群落演替明显不同,这给人们的启示是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微山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由南四湖组成,统称微山湖。南四湖位于鲁西南,微山湖区物产富饶,素有“日出斗金”之称。湖区水资源门类比较齐全。鱼类现有78种,浮游植物共116种,浮游动物248种,水生维管束植物74种,渔业生物饵料相当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微山湖中所有鱼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微山湖是巨大的“碳库”,对于碳循环的稳定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当地政府开发了生态休闲旅游路线,提高了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又为微山湖的维护提供资金支持,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在微山湖生态系统中,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鱼的种群密度,为持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鱼的种群数量最好控制在K/2左右
6 . 驼鹿是一种既能上山文能下河的大型食草动物,以一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为食物。科研团队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对南翁河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驼鹿种群的监测发现,驼鹿几乎没有天敌,自由繁衍生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驼鹿在保护区内的生态位是稳定的,是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B.保护区内驼鹿几乎没有天敌,预测其种群密度会持续增大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可调查保护区内物种丰富度
D.驼鹿作为一些植物的捕食者,有利于增加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
7 . 除海南、西藏以外,绿盲蝽在中国其他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在长江流域地区和黄河流域地区为害。寄主包括棉花、苜蓿、枣、葡萄、樱桃、苹果、桃、梨等主要作物。下图为喷施杀虫剂控制绿盲蝽数量后一段时间,甜菜夜蛾(与绿盲蝽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也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幼虫的数量统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图中时间为喷施杀虫剂后的天数,数据为每1600片叶子上的甜菜夜蛾幼虫数,对照组不做处理
A.绿盲蝽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调查绿盲蝽虫卵的密度需要注意在密集处取样
C.据图可知,喷施杀虫剂防治害虫可能会导致次级虫害爆发
D.引入绿盲蝽的天敌防治可使其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
8 . 杜松在水土保持、保土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对内蒙古自治区西营子杜松进行调查时发现杜松在该地区的分布呈条带状,以基径(基部茎周长)划分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Ⅰ~Ⅲ径级为幼苗,Ⅳ~Ⅵ径级为中树,Ⅶ~Ⅷ径级为成树。图2为不同径级杜松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杜松进行年龄结构调查时采用样方法中的_____(选填“五点取样”或“等距取样”)法取样,由图1可知杜松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图2中成树的死亡率高是导致小树生存率高的重要因素,原因是_____(写出两点)。
(2)由于杜松成年树高度可达10米,以杜松为优势物种的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较为复杂,这为该群落中的动物创造了_____。杜松在群落中地位或作用称为该物种的_____
(3)死亡的杜松以及杜松的残枝落叶能增加土壤有机肥含量,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杜松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两个去向是_____
9 . 长江口滨海湿地曾经广受互花米草入侵困扰,在清除互花米草后,其原植被恢复效果不佳,科研人员猜测是因为水鸟(多为肉食性)减少的结果,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猜想水鸟减少影响植被恢复效果,其依据是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在海岸线上选取样点,在样点处对经过的水鸟进行直接计数,以统计水鸟的数量。样点选取一般采用____________取样法,以确保取样的____________。相对于标记重捕法,直接计数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希望进一步研究水鸟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填写表格:
步骤操作
选取样地选取大小相同、①____________的数块样地均分为三组,去除其中②____________,记为A组、B组和C组。
样地处理在A组、B组和C组样地中种植等量的某种单子叶植物,A组放置拦鸟网阻拦水鸟进入,B组③____________,C组引诱更多水鸟。
数据统计一段时间后,收获A组、B组、C组各样地所有植物,烘干并④____________(不直接用样方法计数,原因是⑤____________)。
结果预期若⑥____________,说明水鸟对植被恢复有利。
(4)科研人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水鸟数量增加会提高湿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土壤微生物增加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是___________
10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重要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是科研工作者的常见工作内容。某小组用标记重捕法对一片面积为 3 hm² 的草原上的藏羚羊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在调查时,第一次捕获了 a只藏羚羊,全部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了b只藏羚羊,其中有c 只藏羚羊带有标记,由此可以估算该草原上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为_____ 只·hm⁻²。若上述过程中有标记物脱落的现象,则理论上实际值会_____ (填“大于”或“小于”)估算值。
(2)图甲表示一段时间内该草原上藏羚羊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情况,请在图乙中画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若有其他地区的藏羚羊迁入该草原,则该草原上藏羚羊的K值_____ (填“会”或“不会”)增大,原因是_____

   

(3)调查后发现该草原上藏羚羊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衰退型的年龄组成特征为_____,该小组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呈下降的趋势,原因是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