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32 道试题
1 . 20世纪中叶,人们用DDD(一种高效杀虫剂,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来防治在某湖泊中大量繁殖的蚊子(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施加DDD 一段时间后,发现DDD 通过下图传递途径使湖泊中的多种生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有__条。流经该湖泊水体的主要能量中不包括DDD 中所含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生物体对在环境中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或元素)进行吸收和积累,使这些物质在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为治理水体污染,当地环保部门引入植物时应尽量选用当地原有的物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中某食物链(甲→乙→丙)的能量流动和杀虫剂DDD 浓度进行了调查。其中GP表示总同化量,R表示呼吸量,单位为 J/(m²∘a)。结果如下表。

食物链环节

I

II

III

DDD浓度(μg/kg)

15.5

0.1

0.53

GP-R/GP

0.06

0.86

0.09

R

43.3×10²

8.5×10⁶

168×10³

①II所代表的生物在食物链“甲→乙→丙”中为_______,研究人员发现甲与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远小于10%,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中未流入下一营养级,也未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会在有机物中逐年被积累下来,积累下来的有机物就是生产者的________。每隔一段时间重复测算此项数值是否相对稳定,可作为判断该群落是否演替到__________阶段的依据之一。
(4)统计湖泊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发现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而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的原因是沉水植物通过绿色的大叶片吸引浮游动物聚集繁殖。这种场景的出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浮游动物大量出现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控制了藻类的数量。
2 . 冰磺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 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演替

过程

冰碛层

苔藓→草本植物→ 柳树

赤杨

云杉、铁杉

A.冰碛层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草本植物阶段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昆虫在云杉不同位置的分布,与光照强变密切相关
3 . 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使该农田物种数量、群落层次增多
B.初生演替使农田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C.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逐渐减小
D.第60年后丙、乙在与甲竞争中有优势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4 . 针对煤矿废渣山这类严重受损的生态系统,采用适宜的生态演替策略至关重要。以下是基于演替理论的几个合理建议,其中最合理的可能是(  )
A.直接种植本地顶级群落的植物,如乔木,快速建立稳定生态系统
B.引入速生先锋物种,如草本和灌木,先改善土壤条件,再逐步种植本地树种
C.大量施加有机肥料,直接促进土壤肥力,以便种植多样植物
D.不进行任何干预,任其自然演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白居易的诗词“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绘了远方草木的芳香侵占古老的道路,形成明丽翠绿的草原连接着荒凉的古城的景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远芳侵古道”描述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侵入古道的草木在入侵期呈“J”形增长
C.侵入古道的全部杂草能构成一个种群
D.调查入侵后优势种的变化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题
6 . 湿地作为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对于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湿地修复需要考虑水生植物的污染物净化能力,更需要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修复需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
B.碳中和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保持稳态,有助于解决全球温室效应问题
C.选择净化能力强且能互利共存的多种水生生物修复湿地,体现了协调原理
D.湿地修复中建立缓冲带,尽量减少人类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7 .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数字标号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生产者的是_____,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是以_____形式进行的,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_____生理过程实现的。
(2)写出图1中存在的食物网:_____
(3)图2中过程①释放的能量=_____(用图2中的字母和运算符号表示,下同);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
(4)图2中c大于(d+h),原因是_____
(5)若图2所示群落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科研人员采取了包括“碳减排”“碳捕集”“碳封存”和“碳利用”等多种措施。下图1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过程。

(1)图1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填图中字母);“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用图1中的数字序号间的数量关系,构建“碳中和”数学模型,即_______;除了图1中所示的各部分,_______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图2是某水体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关系(图中数值代表能量的相对值),其中A表示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a的数值是______,能量在I、Ⅱ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_________(保留整数)。
(3)植树造林是“碳捕集”的重要措施之一。被海洋捕获的碳称为蓝碳,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为提高湿地蓝碳储量,某省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程:首先对原养殖户进行退出补偿并助其转业转产;根据湿地群落演替情况,适时补种适量能够适应的本地物种,以加快群落演替的_________;最后使湿地能够自我维持,无需再额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上过程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分别是_________(依次答出三点)。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惠来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地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湿地生态公园生物群落类型的演变属于__________演替。可见,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湿地生态公园可以起净化水质和旅游观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使用价值。
(2)该湿地生态公园中生存着大量的黑斑蛙,在其繁殖季节,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该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信息。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__法调查该蛙卵块的密度。
(3)下表为该湿地生态公园中的一条食物链“丝藻→鳑鲏→白鹭”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5kJ·a-1)。

种群

同化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丝藻



100.0

19.0

27.0

51.0

鳑鲏

27.0

11.0


2.0


6.5

白鹭

2.1

1.0

1.5

微量不计


①据表分析,丝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__kJ•a-1,丝藻到鳑鲏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②白鹭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则鳑鲏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__
③研究发现该湿地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____。要进一步研究鳑鲏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其__________(A.栖息地B.食物C.年龄结构D.天敌)。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10 . 某河流生活着鱼类和螺类等生物种群,种类较多,食物链复杂,河床上生长着大量的挺水植物。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之间存在_______关系,从而可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河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等生活的环境,这是群落_______结构的体现,该结构具有明显的_______现象。
(2)当该河流受污染后,水底生活的细菌大量繁殖,导致鱼类和螺类大量死亡,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作人员将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使得河流水质逐步得以恢复,说明_____,该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___________(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