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研究和保护湖泊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某科研小组通过引入沉水植物、鱼类和水生动物等对某水体富营养化的景观湖的构建进行干预。景观湖一年内逐渐发生由以藻类为主“藻型”湖泊向以水草为主“草型”湖泊的转变。下表是构建前后湖中单位水体中藻类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构建前后藻类数量变化

绿藻

硅藻

甲藻

裸藻

隐藻

金藻

构建前

24

9

6

2

1

5

构建后

4

4

1

2

1

1


(1)表中的藻类是该湖泊中重要的生产者,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构建前的“藻型”湖泊中优势藻类最可能为___________,人为引入沉水植物后,由于___________的原因,导致湖泊藻类数量出现明显下降。整个湖泊在这一过程中,物种的数量及优势种的变化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为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引入水生动物赤麻鸭后,水体中的小型鱼类(鳑鲏鱼)与赤麻鸭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ab段赤麻鸭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由图可知,理论上引入赤麻鸭后,该湖泊中鳑鲏鱼种群的K值为___________
②赤麻鸭种群数量在a→b→c的变化过程中,其增长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该图曲线反映了该生态系统存在着________调节机制。
2 .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风景秀丽,被称为东北的“生态绿肺”。冷杉是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代表性的植被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冷杉林群落演替的规律,科研人员于夏季分别在某典型天然林(可代表冷杉林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相邻区域演替时间为40年和10年的人工林选取样方。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____(填“空间代替时间”或“时间代替空间”)。
(2)生态学上常以植物越冬时休眠芽的位置高低划分植物的类型。对以上三种林地中不同类型植物的物种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如表所示(注:一年生草本以种子越冬)。
地面芽植物高位芽植物一年生草本
典型天然林

20

14

3

40年人工林

21

7

4

10年人工林

16

1

6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据表推测人工林自然演替过程中,三种林地中植物优势种更替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
(3)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其______能力较强。一般来说,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______(填“较强”“较弱”或“大致相同”)。
3 . 水生群落(如湖泊)自上而下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不同层面的环境因素差异较大,对生物类群的分布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也有很大影响,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淡水湖泊中,只有在水深5~7m以内的湖底,才有较大型的水生植物生长,而在水深超过5~7m时便是水底的原生裸地,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这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_____空间结构。
(2)夏季湖泊不同水层水温的差别较大,主要是因为斜温层将底部的冷水与表水层的温水隔开,斜温层下面的水循环不到表面,斜温层下的____________越来越少,导致动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冬天表水层的温度在晚上下降,表层水比深水的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表层水向下移动,引起水的扰动,深水往上翻,将大量的矿物质带到了表水层,使______生物明显增多。
(3)湖泊中不仅从表水层到底泥层的动植物分布不同,从湖泊的岸边到湖泊中央区域,生物分布也有明显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空间结构,湖泊中生物有序分布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环境的变化,一个湖泊也可以演替成陆地群落,其过程实质上就是将湖泊填平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演替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浮叶根生植物阶段②湿生草本植物阶段③自由漂浮植物阶段④挺水植物阶段⑤沉水植物阶段⑥木本植物阶段(森林)
4 . 水生群落(如湖泊)自上而下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不同层面的环境因素差异较大,对生物类群的分布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也有很大影响,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淡水湖泊中,只有在水深5~7m以内的湖底,才有较大型的水生植物生长,而在水深超过5~7m时便是水底的原生裸地,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_____,这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_空间结构。
(2)夏季湖泊不同水层水温的差别较大,主要是因为斜温层将底部的冷水与表水层的温水隔开,斜温层下面的水循环不到表面,斜温层下的_______越来越少,导致动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冬天表水层的温度在晚上下降,表层水比深水的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表层水向下移动,引起水的扰动,深水往上翻,将大量的矿物质带到了表水层,使_________生物明显增多。
(3)湖泊中不仅从表水层到底泥层的动植物分布不同,从湖泊的岸边到湖泊中央区域,生物分布也有明显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空间结构,湖泊中生物有序分布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环境变化,湖泊也可以演替成陆地群落,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演替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浮叶根生植物阶段②湿生草本植物阶段③自由漂浮植物阶段④挺水植物阶段⑤沉水植物阶段⑥木本植物阶段(森林)
(5)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
2022-04-08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与过程①的生物种类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湖泊生态系统,则在湖泊干涸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 
(4)若该农田生态系统生产了10 000kg玉米,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最初人的食物比例为1/3来自鸡,2/3直接来自玉米。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现调整人的食物比例为1/6来自鸡,5/6来自玉米。若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现在养活的人口约是原来的_____________倍。农田在维持小气候以及水源净化、空气净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5)若上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0.00370.00370.0350.0350.34

已知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4-09更新 | 3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理综试卷生物试卷
6 . 纪录片《航拍中国》中对黑龙江美景的解说中曾这样写到:“这趟旅程,我们将拥抱肥沃的黑土地,它拥有的平原,创造农业奇迹,它哺育的湖泊,动静相宜。往西飞行,加入冬捕者的行列,赶赴一场和丹顶鹤的空中约会。不远处一座石油城市,正散发着迷人的湿地风情。”请回答下面问题:
(1)广阔的龙江大地上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_____________
(2)上世纪50年代,数十万人加入开垦“北大荒”的洪流,“北大荒”变身为“北大仓”,“北大仓”的粮食以玉米、水稻等为主。在粮食生产中要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例如,如果把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就可以提高__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还可以利用信息传递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另一个是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从而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为了保护生态,“北大仓”的开发已陆续停止,因垦荒而消失的湿地,正在逐步恢复生机。此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_______演替。可见,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捕时网眼的大小会对兴凯湖中大白鱼种群的_______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产生影响。水产养殖时,为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应在大白鱼种群数量在_____________时进行捕获。
7 . 某校生物科研小组对一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他们分别采用不同体积的样方来调查土壤中的物种数。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____________。由图1判断,调查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物种数的样方体积最好是___________
(2)图2中未表示出的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调查的结果会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由于某种原因使得A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减少,E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4)若图2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摄食两种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E每增加10kg生物量,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__kg。
(5)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演替。
2019-03-21更新 | 36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陕西省铜川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摸底检测生物试题
8 . 下表为某岛屿上不同海拔高度的群落类型、植物组成及动物A在单位面积中出现的频率。回 答下列问题:
高度/m0〜3 2003 200〜3 6003 600〜4 1004 100〜4 3004 300〜5 000
群落类型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灌木林高山草原
植物物种 数/种草本植物1781048713144
灌木874723900
乔木34174560
动物A的出现频率14%17%24%5%3%

(1)该岛屿海拔高度为3 600〜4100 m区域的群落不能演替到灌木林阶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若除去大部分灌木植物,该区域生态系统的_____稳定性降低。
(2)该岛屿最适合动物A生存的区域海拔高度为______;与其他区域相比,高山草原群落垂宜结构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高山灌木林的动物A和常绿阔叶林的动物A不属于同一个种群,原因可能是两地区动物A存在___________导致不能进行。
2019-05-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陕西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9 . 侧柏是一种常见的庭园绿化树种,叶和枝还可入药,木材可供建筑和家具等用材。科研人员对某地的侧柏天然林与人工林进行群落丰富度的研究,选取不同面积的样方(20m×20m、2m×2m、1m×lm)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物种数量(种)

面积(hm2

侧伯总数量(株)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天然林

22

33

27

536

53728

人工林

8

9

9

62

77521


(1)群落中_________称为丰富度,调查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宜选用题中____面积的样方。
(2)人工林中侧柏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保留整数即可)。人工林是指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营造而成的森林,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往往会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________不同,对于利用强度较大的人工林,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投入,保护其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3)调整人工林能量流动关系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适当往人工林中引入当地树种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___________
2020-05-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10 . 图一为某生态系统中,一动物种群自动调控图,该动物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l)图一自动调控图模型为_______调节机制,这种机制是生态系统_______的基础。
(2)在对该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时发现,初期该动物种群密度接近“J”型曲线,最后为“S”型曲线。初期该动物的种群密度接近“J”型曲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由于火灾,该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在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火灾前后及恢复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
(4)若较长时期观察并统计该动物的数量,得到图二曲线,请推测该动物的K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2016-12-1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1月大练习理综生物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