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影响其生态足迹的大小。下列生产生活方式中,使生态足迹增大的有几项? (       
①减少开车出行的频率,尽量骑自行车出行;②垃圾的分类回收;③增加化石燃料燃烧;④多食肉类;⑤节约用纸;⑥植树造林,改造荒山
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
2 . 近年来,贵州省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出了丰硕成果。关于建设“生态贵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对黑颈鹤的易地保护
B.赤水河治理过程中选种了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C.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生活废水处理等措施能有效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
D.退耕还林减弱了人类对自然演替方向的干扰作用
2024-04-0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六校高三联合考试(四)生物试题
3 .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措施会增大生态足迹的是(       
A.降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
B.双面打印,节约用纸
C.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汽车出行
D.节约生活用水、降低污水排放
4 . 碳中和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人们采用生态足迹定量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初级消费者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生态足迹大
B.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人口基数
C.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
D.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生态足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有,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指的是地球能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的总和,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对某一区域而言,不仅要关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及变化情况,更要关注两者之间的差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所以人均生态足迹小
B.少肉多素,低碳生活,节约水电等可以减少生态足迹
C.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会出现生态赤字
D.加大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投入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2024-01-16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生物试题变式题11-15
6 .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深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列选项不符合生态学相关原理的是(  )
A.选择步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可降低生态足迹
B.渔场投放饵料,可增加养殖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用秸秆养殖蘑菇、在稻田养鸭养鱼,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可降低生物富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7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B.将动植物分别迁至保育机构进行专门护理并不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引进外来物种可暂时增加本地生物多样性,但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人类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小生态足迹,也有利于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8 . 将于2024年5月开园的杭州大湾区湿地公园占地4406.99公顷,是三江两岸景观廊道的终端、杭州东部生态带的核心区域。湿地作为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对于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达到碳中和时,生产者吸收的CO2总量等于消费者和分解者释放的CO2总量
②湿地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③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④湿地抵抗干扰能力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⑤设法降低出生率是防止人口快速增长的关键
⑥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⑦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和协调发展
⑧频繁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⑨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⑩桑基鱼塘中“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的农业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
⑪山西为产煤大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⑫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应大力建设生态工程,使其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
⑬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时,系统内的能量供给依然主要依赖外界
⑭秸秆青贮处理作为牛、羊等的饲料,能够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⑮治理沙漠的目的不是要消除沙漠,而是阻止沙漠扩大
⑯某地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⑰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⑱人类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小
⑲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⑳生态足迹中的草地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㉑选择净化能力强且能互利共生的多种水生生物修复湿地,体现了协调原理
㉒桑基鱼塘农业生产模式中将蚕沙喂鱼、塘泥培桑,体现了循环原理
㉓生态工程建设时,号召农民种树的同时要考虑农民的生活问题,体现了整体原理
㉔以降低水体污染物和增加溶氧量的方式改善湿地水生生物生存环境,体现了自生原理
㉕与吃蔬菜相比,吃肉会增大人类生态足迹,与开车相比,选择公共交通可减小生态足迹,环境承受的压力与生态足迹成正比
㉖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CO2的形式进行
㉗相比于自驾,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生活,坚持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最有效的保护方式是就地保护并禁止开发利用野生资源
㉙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㉚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㉛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㉜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原理是一样的,各地均可按相同的模式建设
㉝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
㉞在某矿区废弃地进行公园化建设时,需要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
㉟重金属会沿着食物链逐级浓缩积累于食物链顶端,不具有全球性
㊱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宜选择外来观赏植物
㊲被重金属污染的生态系统经一段时间后能恢复原状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㊳定期收割重金属污染水体中沉水植物的地上部分,有助于净化、修复污染水体
2023-11-22更新 | 54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6讲 人与环境、生态工程
9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其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B.保护绿水青山,能更好地发挥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C.禁止开发绿水青山中的一切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唯一途径
D.过度放牧后土地荒漠化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10 . 2023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以下是对生活常见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①可腐烂垃圾,如剩菜剩饭等,直接运往堆肥池进行堆肥无害化处理;②不可腐烂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废弃电子产品等,由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收集,进行资源化利用处理;③不可腐烂垃圾中的不可回收垃圾,如塑料袋、建筑垃圾等,用专用车辆运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可腐烂垃圾进行堆肥无害化处理有利于提高城市中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B.废弃电子产品除了资源化利用处理外,也可以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深埋处理
C.对塑料袋垃圾直接进行地下掩埋处理,不会对土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D.参与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可减少吸纳废物的土地面积,从而减少生态足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