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水浮莲遮江蔽河、远望如同大草原”的情景消失不见,“河水黑似墨汁,河边臭气熏天”成为过去时。记者近日在流经广东揭阳、汕头两市,流域人口达467万的练江走访时发现,随着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曾被定性为“广东污染最严重河流”的练江正逐渐恢复“生命力”,生物多样性也在逐步恢复。回答下列问题:
(1)练江受到的严重污染,主要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如果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_____________,又叫生态占用。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_____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_____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建设练江国家湿地公园(如金浦街道梅花湿地公园等)能够使生态系统长时间维持一定的生态平衡。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自生、循环、_____________等基本原理。
(4)要维护修复后的练江,在不改变该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前提条件下,应采取_____________等措施(至少举两例),避免水质再次遭到破坏。
2 . 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则代表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科学家统计了1961年至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足迹中的______________是指扣除海洋对碳吸收之后,吸收化石燃料排放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除化石燃料燃烧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还有______________
(2)图中“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表示_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生态赤字越来越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生态足迹越大,人类所需的资源越______________。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请提出一种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
3 . 生态足迹又称为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例如,碳足迹是指扣除海洋对碳吸收之后,吸收化石燃料排放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除化石燃料燃烧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还有___________
(2)生态足迹越大,人类所需的资源越___________
(3)科学家统计了从1961年到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且从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据图判断,“生态赤字”越来越大的依据是___________
(4)下列哪一举措不利于使生态超载的地球减小“生态赤字”?__________
A.进行垃圾分类B.大力植树造林
C.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D.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2022-06-1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图1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生态系统“基石”的是_____(填字母),用字母和箭头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地球如果缺乏了图1中的______________(填字母),地球表面的动物尸体和植物遗体会堆积如山,从而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2)大力植树造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请结合图1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粪便还含有部分能量,这些能量是第______营养级固定的。b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____________的能量。图中的信息能否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在该人工合成系统中,通过光伏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获取能量,然后用电能电解水得到氢气(模块一所示),将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原成C1化合物(甲醇),再进一步合成直链和支链淀粉(模块二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系统中,执行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的是模块___________。模块二中的①②步骤,模拟的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过程。该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
(2)完成步骤③需要将一个磷酸基团导入一个C3化合物中,科学家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ATP实现了这一目标,依据是___________
(3)天然淀粉含有20%~30%的直链淀粉和70%~80%的支链淀粉,二者都是以葡萄糖为单体的多聚体。模块二步骤⑤中直链淀粉在结构上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
(4)相比植物光合作用,该人工合成淀粉路线优势有___________(答出1条即可)。
6 .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东半岛南端,蛇岛上分布着我国特有的物种——蛇岛蝮蛇。蛇岛上食物匮乏,蛇岛蝮蛇主要以春、秋两季迁徙途经蛇岛的鸟类为食。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在鸟类迁徙高峰期,调查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鸟类密度,结果如表2所示。同时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不同类型生态环境中蛇岛蝮蛇的种群数量,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生态环境中鸟类密度
生态环境类型树林灌丛草甸
鸟类密度(只/hm216.472120

表2不同生态环境中蛇岛蝮蛇数量调查表
生态环境类型树林灌丛草甸
样方个数15156
样方总面积(m260003756
蛇岛蝮蛇总量(条)568319

在表2的三种生态环境中,蛇岛蝮蛇种群密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根据表1和表2中的数据,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是变温动物,在北方的冬季,蛇类有冬眠的习性。蛇岛蝮蛇除了具有冬眠习性以外,还形成了独特的“夏眠”习性,根据本题中的信息推测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表示辽宁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达到“碳中和”时,图中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缩小生态足迹应提高___________(填图中符号)过程。
7 . 2021年9月,中国科研团队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CO2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整个人工光合系统中,通过光伏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利用电能电解水得到氢气,如模块一所示。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淀粉,如模块二所示。

(1)该系统中模块一模拟的过程是光合作用中的_____阶段,模块二模拟的过程在叶肉细胞中发生的场所是_____。保证模块二中③和④步骤顺利完成的条件是_____
(2)人工光合系统与叶肉细胞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所以能够更有效地积累有机物。
(3)如果未来该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其能体现出来的优势有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022-05-18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理综生物试题
8 . 研究者主要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对某省近海海洋渔业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图中生态赤字是指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____________。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____________,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____________
(2)在整个研究期内,该地区近海海洋渔业的生态赤字的发展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从生态承载力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随着人类活动的进行,大量生活污水流入近海海域,使海水中的____________等元素大幅度增加导致赤潮;工业废水中的铅、汞等重金属会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在海洋动物体内积累,这不仅会威胁人体健康,还可能会造成该地生物____________多样性减少。
2022-05-07更新 | 6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9 . 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__________。将森林砍伐或开垦为__________,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水利(修建水坝)设施、__________工程项目的修建,都可能导致某些野生物种栖息地的丧失或者碎片化。
2022-05-02更新 | 367次组卷 | 2卷引用: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0 . 南海某岛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某年迁入一些农户,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_____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是该岛人口的_____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A点时,就会很快下降到B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人为因素使_____遭到破坏,加上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而发生_____(如有人被迫离岛)等。
(3)若干年后,岛上人口数量又从B点上升到C点,并稳定在n线上,这说明该岛上生态环境的_____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022-04-24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