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是由五个互不连通的自然保护区组成的,2023年该地区15头野生亚洲象“离家出走”事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追踪迁徙中的象群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
B.栖息地碎片化会形成许多小种群,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气温、干旱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亚洲象的种群密度无关
D.大象利用耳朵收集次声波来辨别方向,大象迁徙时“迷路”可能与信息传递失调有关
2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是最大程度的利用
B.生物多样性是经过漫长的协同进化实现的
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即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3 . 2023年4月25日,在湖北荆州,4头迁地保护长江江豚回到了长江的怀抱。这是中国迁地保护的江豚首次放归长江,也是人类首次实现迁地保护濒危水生哺乳动物的野化放归。这标志着我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技术初步形成闭环,对于长江江豚保护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极大彰显了“长江大保护”的成就,彰显了独一无二的中国智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江豚依靠声纳信号回声定位,这种信号属于物理信息
B.为研究野生江豚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要调查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C.迁地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将受保护的物种再迁入原栖息地,恢复其野生种群
D.经迁地保护的江豚回归长江后,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量增加
4 . 东北豹分布在我国东北、俄罗斯远东等地,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有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有健壮的四肢、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喜独居,成年每胎产仔2-3只,主要捕食中小型猎物。每只东北豹体表的条纹或斑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人类的指纹一样。以此为依据,2015年中俄两国科学家使用红外触发相机对东北豹的全球数量进行了监测调查,发现东北豹的全球数量仅为84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只东北豹体表斑纹独一无二的直接原因是DNA分子的特异性
B.上述中俄两国科学家调查东北豹时采用的是估算的方法
C.东北豹种群数量很少,与其繁殖力较低有重要关系
D.将东北豹迁入动物园,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2022-04-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易地保护
B.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最有效措施
C.“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在于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2023-06-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末模拟生物试题(A卷)
6 . 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 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4.0

25.9

38.6

10

13.24

14.73

15.64

20

72.54

75.09

81.08

30

161.87

166.10

171.12

A.适当砍伐,可以改变落叶松的种群的水平结构,从而减少竞争
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
C.表中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增大均呈现了增加趋势
D.适度砍伐,使人工林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可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
7 . 白头叶猴是世界珍惜保护动物,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仅存于广西。保护白头叶猴最有效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易地保护
C.建立白头叶猴精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其进行保护
D.通过立法降低盗猎速度来进行保护
2022-07-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目前已退耕还湿46万多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作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
B.随着退耕还湿的推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的结果
C.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遵循了生态学的自生原理
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数量更多
9 .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其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_____稳定性。
(3)有同学调查食品工厂附近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开装置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变”)。
(4)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6)运转良好的桑基鱼塘,可实现“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蚕粪便)喂鱼、塘泥培桑”,这主要应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_____。生态农业比单一农业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生态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是种群的数量变化;图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 S型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__________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5)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