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矿山开发常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破坏,生境斑块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当地政府开展了矿区治理和生态恢复的系列工程。
1.对矿区生态的调查及生态恢复前后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矿区生态调查可采用无人机调查所有生物的分布情况
B.矿区生态恢复过程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C.矿区生态恢复后群落的结构与开采前相同
D.矿区生态恢复过程说明人能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随着矿区生态逐渐恢复,生境斑块面积逐渐扩大,不同斑块间的生态廊道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境斑块面积扩大会使生境斑块内生物多样性增加
B.生境斑块面积扩大会使生境斑块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生态廊道恢复会使生境斑块间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减少
D.生态廊道恢复将导致生境斑块内种群的基因突变频率增加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联考生物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大灰蓝蝶的绝迹与重生
大灰蓝蝶曾经存在于英国南部,但数量较少,是蝴蝶爱好者的采集对象,因大灰蓝蝶在野生植物百里香花蕾中产卵,政府专门设立保护区,禁止牛羊啃食植被、并使用病毒控制野兔种群,但是,大灰蓝蝶的数量依热不断下降,并在1970年代末绝迹。
研究发现,大灰蓝蝶的生活不仅依赖百里香,还和红蚁相关,红蚁巢常筑在向阳的山坡,附近草的高度一般在2—3厘米,草过高会降低地表温度,而蚁巢温度过低不利于红蚁幼虫发育,大灰蓝蝶成虫把卵产在红蚁穴附近的百里香花蕾中,孵化出的幼虫以百里香花为食,体色变为与百里香花相同的紫红色。两周后,幼虫落至地面,用蜜腺分泌的蜜露吸引红蚁,同时膨胀身体形似幼蚁,诱骗红蚁将它运至蚁巢,进入蚁巢后的大灰蓝蝶幼虫以红蚁卵和幼虫为食,经10个月发育后化蛹成蝶、飞翔而去,若没有红蚁的收养,大灰蓝蝶的幼虫无法发育为成虫。
大灰蓝蝶在红蚁巢中如何避免被发现?科研人员比较了大灰蓝蝶幼虫和几种红蚁的体表化学物质,发现其种类与所入侵红蚁体表物质接近,且发出的声音酷似红蚁蚁后,这些都有利于避免其被红蚁发现。若蚁后发现巢中还有一个“将要发育成蚁后的幼虫”,她会发出化学信号让工蚁把它杀死,如果蚁巢规模太小,大灰蓝蝶幼虫会因食物不足而死。实际上,并非所有红蚁都坐以待毙,有的种类的红蚁会直接把大灰蓝蝶幼虫杀死。
大灰蓝蝶的生活史被揭示后,英国从瑞典重新引进大灰蓝蝶,并采取了适当措施,大灰蓝蝶的种群数量终于得到恢复。
1.大蓝蝶的栖息地被划为分保护区后,大蓝蝶的数量反而越来越少,下列哪项是使大蓝蝶加速灭绝的原因(       
A.大蓝蝶的数目在保护区建立时已经过少,不足以维持其种族的延续
B.保护区的草失去控制,生长过高,遮挡阳光,使蚁巢温度过低
C.偷猎情况严重,使大蓝蝶数量急剧下降
D.保护区建立后,大蓝蝶的天敌同样受到保护,数量增多,导致大蓝蝶数量下降
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灰蓝蝶与百里香、红蚁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B.大灰蓝蝶与红蚁之间有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的传递
C.保护大灰蓝蝶时需先保护百里香和红蚁
D.大灰蓝蝶种群数量得以恢复是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2024-04-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白皮书显示,随着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快速优质增长,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实现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判断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不宜采用的指标是(  )
A.种群密度B.自然增长率
C.生活习性D.栖息地面积
2.将大熊猫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主要是为了解决下列哪个问题(  )
A.遗传多样性B.种群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2024-01-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密度最大的分布区,总面积约为330km2.为了评估保护区野生马麝的生存现状。生态学家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马麝种群密度和数量,全区共布设了多个调查样地进行调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类型植被面积(km2种群密度(头/km2种群数量(头)
针叶林13.98.8123
人工林19.2--
针阔混交林8.25.041
阔叶林53.43.5188
灌丛124.46.5807
其他(草地、建设用地等)110.9--
总计3301159
1.调查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的数量及其变化规律是研究马麝种群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保护区内马麝的种群密度约为5.95头/km2
B.调查样地需按植被类型进行确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C.马麝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不同生境中马麝种群数量不同,主要受到食物、栖息地等因素的影响
2.关于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生存现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野生马麝的原生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B.减少人为干扰和人工林优化管理等措施,促进马麝种群数量增长
C.灌丛生境是马麝的主要分布区,该生境中马麝种群密度最大
D.麝香是中医药和香水业的重要原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024-01-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毛竹无性繁殖能力强,在土层肥沃湿润、阳光照射相对较少的环境下,毛竹可以经营养繁殖而迅速成林,成林后会极大地抑制其他乔木和灌木的生长。
毛竹是浙江常见的竹子。竹笋可食用,竹子可加工为生活和工业用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天目山区域有一定面积的人工种植。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工管理的疏忽,人工竹林入侵天目山保护区内的原生森林。
研究人员对天目山某样地进行森林植被恢复研究,将毛竹林采用机械作业方式进行皆伐,皆伐是指在全部砍除地上部分的同时去除地下竹鞭,并进行深层翻土。
1.下列关于皆伐抑制毛竹成林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地面阳光直射增加B.地下繁殖体数量减少
C.土壤肥力增强D.土壤水分减少
2.下列关于样地恢复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优势植物种类会发生改变
B.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C.阴生植物的生物量持续减少
D.样地的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3.下列关于天目山原生森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目山群落类型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和降雨量有关
B.在原生森林中种植树苗可使森林保持增长型年龄结构
C.天目山原生森林不同季节外貌不同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D.群落中的偶见种和稀有种的存在对生物多样性有积极意义
2023-05-03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15 年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 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864只,比第三次调查增长了268只,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目前大熊猫生存的主要问题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水电站的建立、矿山的开采、道路的开通、景区的开发等将大熊猫生境碎片化,将大熊猫种群分成了33 个局域种群,22个种群小于30只,有灭绝危险。 相关部门实行了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大熊猫繁殖基地,生态走廊等增加大熊猫种群的数量。
1.大熊猫主要以各种竹子为食,饥饿况下,也不排斥吃羊、鸽子等动物性食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熊猫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B.大熊猫想吃什么是兴趣爱好,与自然选择无关
C.大熊猫与其它以竹子为食的动物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D.大熊猫与其它以竹子为食的动物一定存在生态位重叠
2.下列关于大熊猫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大熊猫种群数量
B.食物不足和人为干扰都会造成大熊猫种群数量减少
C.小种群大熊猫的灭绝,不会降低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D.局域种群内的大熊猫近亲繁殖不利于大熊猫种群的发展与壮大
3.为了保护大熊猫,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对野生大熊猫进行就地保护
B.对栖息地被完全破坏的大熊猫种群进行迁地保护
C.将圈养大熊猫进行野化放生,并与野生大熊猫交配,实现优生优育
D.可以建立生态走廊联系联系碎片化生境,增加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2023-05-0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1年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春城昆明拉开帷幕。习近平主席引用“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这句中国古语,意在强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
材料二: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对我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了全社会对生物安全形势的高度关注。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把湿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其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C.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
D.动物栖息地的碎片化有利于维持和发展生物多样性
2.以下选项中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的是(       
A.收集我国公民及生物资源的遗传信息
B.加强对高风险实验室的监管,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泄露
C.试管婴儿技术中通过基因筛查阻断遗传疾病的遗传
D.防控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爆发的重大疫病
2023-04-07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第一次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湿地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常年或季节性浅积水的地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蓄水防洪、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环境污染等功能。研究人员通过对湿地的生态格局进行了多方位的调查,提出了湿地保护的相关建议。
1.下列功能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是
A.提供应急水源
B.提供鱼类资源
C.调节局部气候
D.提供旅游资源
2.研究人员使用渔网对湿地中鱼类资源进行调查时,下列做法不会影响调查结果的是
A.两次捕捉间鱼群有迁入迁出
B.两次捕捉间有标记鱼类死亡
C.调查过程中进行多次无害重捕
D.捕捉前在样地投放鱼饲料
3.下列对湿地生物调查的叙述正确的
A.通过调查浮游生物的干重,可估算水体中生产者的生物量
B.通过调查动物的干重,可估算群落的次级生产量
C.通过调查鱼类的食性,可推测不同鱼类的栖息水层
D.通过调查岸上植物的高度,可推测群落优势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
1.科学家建立长江江豚的基因资源库,可以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       
A.遗传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C.种群多样性D.群落多样性
2.下列关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可增加其环境容纳量
C.建立江豚、中华鲟的人工养殖场是对其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在禁渔期应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2023-03-0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7月21日,在长江游弋了一亿五千万年的“中国淡水鱼之王”白鲟,最终被正式宣布灭绝。就进化史而言,鲟鱼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来自维尔茨堡大学和莱布尼茨淡水生态和内陆渔业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对鲟鱼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他们能够证明,自恐龙全盛时期以来,鲟鱼的遗传物质的变化非常小,鲟鱼基因组能帮助揭开脊椎动物祖先的一个重要谜团。
1.上述的事实为鲟鱼和其他脊椎动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观点,提供的证据是(       
A.分子水平的证据B.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C.化石的证据D.胚胎学的证据
2.比白鲟幸运的是,长江鲟和中华鲟已实现人工保种,但要实现自然种群的恢复任重道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鲟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B.白鲟和长江鲟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C.长江鲟种群经多代繁殖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则种群一定进化
D.挽救中华鲟的长期有效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迁地保护
2022-09-0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