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人们越来越发现,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生态环境。下列关于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发展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们热衷于工作之余外出踏青,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
C.“低碳生活”能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但不利于碳循环平衡
D.封山育林、治理沙漠说明人类活动影响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动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斯坦利提出的“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基因的多样性
C.“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这句话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充分挖掘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率
3 . 野猪原产于西欧、北欧、印度等地,后被人类驯化为家猪。野猪有二十多个亚种,是家猪的祖先,营群居生活,是杂食性动物,有环境适应性强、力大奔跑快、生性凶猛等特点。野猪以排尿的方式划分领地,通过“哼哼”的叫声进行交流。野猪成为家猪后进入农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营养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野猪在形成亚种过程中一定经过了生殖隔离
B.野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考虑到野猪的生活环境正在恶化,对野猪实行易地保护就能够实现对野猪最有效的保护
C.人的食物中,作物和猪肉各占一半,如果人要获得1kJ的能量,至少需要从作物中获得15kJ的能量
D.野猪以尿液划分领地,通过“哼哼”的叫声进行交流,进而维持野猪的种群繁衍,这两种信息传递分别属于行为信息传递和物理信息传递
4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应以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
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易地保护是将各种野生物种迁入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的物种,应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2022-05-30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对待地球家园,人类不能只知索取,不知保护,更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开车和步行相比、吃肉和吃素食相比,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
B.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
C.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保持了土地的生产能力,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植物,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建立植物园
2022-05-28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神农架川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物种和国家极度濒危物种,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神农架川金丝猴濒临灭绝的原因之一。栖息地破碎化是指在自然干扰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栖息地被分隔成小面积不连续的栖息地斑块的过程。有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如图所示)。结合以上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成年金丝猴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性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B.栖息地破碎后,相对安全区变大
C.栖息地破碎化还可能导致神农架川金丝猴形成不同种群,影响基因交流
D.为了防止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加深,可以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
2022-05-26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十)生物试题
7 .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一共发生五次大灭绝。第六次大灭绝开始于三万年前,持续到现在。主要原因是地球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丧失。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总是使生物群落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群落结构简单的方向发展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C.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D.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2022-05-12更新 | 2180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8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8 . 在某些地区的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的秸秆、枝条和落叶等,乱堆乱放占用土地,有时这些废弃的秸秆和落叶会被直接焚烧而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当地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的秸秆、枝条和落叶等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农田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B.“生态桥”工程的实施,可能会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C.农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
D.直接焚烧农作物秸秆可以加快物质循环和节省空间,可以提倡和推广
9 . 下列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有(       )。
①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   ②围湖造田   ③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④推广生态农业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 . 森林砍伐、修路和农业活动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使野生大熊猫面临着栖息地碎片化的局面。现有大熊猫被分割为33个孤立种群,其中24个种群具有较高的生存风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栖息地碎片化,造成33个孤立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
B.对于小种群区域,可引入新个体增加种群数量和改善基因多样性
C.可修建栖息地走廊加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改善基因多样性
D.就地保护,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最有效措施
2022-04-2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