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林场通常是大规模种植乔木的半人工生态系统,成林期间,一些动植物会陆续进入林区参与生物群落的构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林场生态系统内部分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食物竞争最激烈的物种有______(填图中英文字母)。从生态系统的功能上看,鸟类F的食物范围较广,但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是______
2)人工栽培的乔木种群呈均匀分布,后来自然迁入的物种一般呈______分布。
3)在林场进行适度砍伐后,会出现空地(林窗)。请说明林窗对林场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2021-08-0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适应考试生物试题
2 . 大面积的连片海草被称为海草床,是许多大型海洋生物甚至哺乳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在生态上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某海草床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存在___________条食物链。螃蟹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由于人类的捕捞,海龟数量迅速下降,一段时间后海胆的数量也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儒艮是食草动物,它的食量很大,它同化海草的能量除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的能量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雌儒艮到了发情的时候会发出信号,吸引多只雄儒艮对其进行追逐,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儒艮又被称作“美人鱼”,人们以儒艮为原型创作了很多文学艺术作品,这体现了它在生物多样性上的________价值。
(3)海草床的生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差,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请为海草床的保护提一条可行性的建议:_______________
3 . 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J”形、I、II、III),其中b点表示外界因素发生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若该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形曲线,其种群增长率_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可导致生物进化。
(2)若该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扬子鳄,若种群数量在b点以后发生曲线III所示变化,从种群数量特征上分析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此时种群数量为K2,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示b点表示采取一定有效措施保护野生大熊猫,则曲线_________最可能表示随后大熊猫种群的数量变化。
2020-12-28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周定时训练(平行班)生物试题
4 . 有古“雷池”之称的龙感湖位于长江北岸的黄冈市黄梅县,是长江中游众多淡水湖泊中保护最为完好、具有代表性的湖泊湿地之一。
(1)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湖泊群落的重要特征,沉水植物生长于湖泊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这种分布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
(2)湖泊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分解成的无机物可供植物再利用,它们所属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因而使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功能。
(3)“彩霞与白鹭齐飞,碧水共蓝天一色”,龙感湖湿地呈现的“生态黄冈”的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2019-04-23更新 | 218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5 . 海南多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池塘养鱼垂钓,水稻长势喜人,农民进行除草、治虫、施肥等生产活动。根据生态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由_____构成。池塘中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的_____不同有密切相关。
(2)水稻收获后,农田弃耕,很快就变成了杂草和昆虫的乐园,农田的这种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____
(5)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1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d-1)]。分析回答:

①图1中该种群数量在a到d的增长曲线呈_____型,e点的种群数量比d点的种群数量_____(多/少)。
②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有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和肉食动物_____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三、四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
(6)随着游客增多,有些废弃物和垃圾进入池塘,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_____。八门湾红树林与东寨港红树林是海南省两处著名的红树林景观,有“海上森林公园”之美称,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森林。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019-02-2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重庆市九龙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
6 . 塞罕坝曾经是水草丰美之地,是清帝木兰秋狝的中心围场。清代同治年间开围放垦以后,千里松林逐渐被砍伐殆尽,原本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1962年,一支几百人的造林队伍开始进驻塞罕坝的荒漠,55年来,几代林场人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把塞罕坝改造成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不仅适合居住而且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印证了习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塞罕坝从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说明人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
(2)塞罕坝现在每年接待游客几百万人,那里水草丰沛、森林茂密、景色怡人,使游客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3)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适当的投入_________
(4)在改造建立人工林的过程中,如果树种过于单一,就容易引发病虫害,试分析原因_____
2018-06-19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重庆市2018届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理综生物试题
7 . 某河流坐落于山间,初步调查有多达200多种物种生活在河流中。下图为此河中部分生物形成 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当地环境优美,大量游客开始纷至沓来,乱扔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结果造成3年后河流水体污浊、污染严重,仅一些生活力较强的生物(如图中生物)还能生存,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__________。若虾更适合生活在水质较好的环境中,则此时其K值相比3年前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同时,青鱼会大量捕食田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某植物原来呈现鲜绿色的叶片在污染后普遍呈现灰绿色,这一现象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此植物种群进化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地相关部门对河流改造后不仅能蓄洪防旱,还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以上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2018-05-1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8 .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图甲表示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乙表示的是图甲各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12千焦),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同化总量(1012储存能量(1012呼吸消耗(1012
A900200700
B1002575
C15213
D18612

图乙
(1)该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个,一年内新生个体数20个,死亡个体数1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________
(2)图甲中代表分解者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分析图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因温度、食物等信息,该生态系统的丹顶鹤每年三月下旬迁徙到黑龙江去繁殖,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经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___保护。
2017-06-11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9 . 某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鱼(捕食鱼类)濒临绝迹,此时湖中主要有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捕食螺)等生物。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见下图。

(1)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这种分布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有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该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曲线__________(填字母)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曲线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湖泊生态系统具有旅游观赏和调节降雨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10 . 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是种群的数量变化;图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 S型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__________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5)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