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植物组织的培养及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下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耐盐杂种植株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使用的酶是__________,过程②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具体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从杂种细胞到幼芽的过程中运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过程③指__________
(2)过程④选择培养时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培育耐盐杂种植株的过程运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此技术的优势是__________。若甲植物(2N=18),乙植物(4N=32),则目的植株细胞内含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该目的植株__________(填“可育”或“不可育”),原因是__________
(4)甲植物能产生次生代谢物——紫草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在植物细胞中含量低、难提取、难体外合成,可通过__________生产,以获得次生代谢物。
2 . 下列有关实验试剂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二苯胺试剂与DNA粘稠物混合后,在100度水浴中加热可以呈现出蓝色
B.对外植体消毒时,先用70%的酒精冲洗,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
C.用于外植体脱分化的培养基需要先灭菌处理,待冷却后再加入植物激素
D.鉴定蛋白质时,在稀释的鸡蛋清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可以呈现紫色
3 . 如图表示菊花的嫩枝和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菊花的组织培养与月季的花药培养都需要制备专用的______固体培养基。
(2)用于培养的菊花嫩枝和月季花药都需要消毒,要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的原因是______。通常消毒所用的药剂是____________
(3)为大量获得菊花和月季的愈伤组织,适宜采取______(填“黑暗”或“光照”)培养。之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一定浓度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再分化。
(4)菊花长期营养繁殖易造成病毒积累,导致菊花花色劣变。某研究小组比较了3种脱毒方法对菊花体内菊花B病毒(CVB)和菊花矮化类病毒(CSVd)脱除的效果,结果见下表;下图是对不同试管苗进行RT-PCR(逆转录PCR)后的电泳示意图(引物根据CVB的基因序列设计),根据下图表回答问题:
   
不同脱毒方法对“滁菊”茎尖脱毒率的影响

脱毒方法

样本数

脱除CSVd率

脱除CVB率

脱除(CSVd+CVB)率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77

20.78

44.16

16.88

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

71

36.62

63.38

35.21

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

71

46.48

49.30

36.62

试管苗______号已成功脱去CVB病毒。只脱除CSVd病毒时,可选择______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效果相对更好。热处理和病毒唑处理对试管苗同时脱去两种病毒的脱毒率______(有或无)显著作用。
4 . 如图表示优质玉米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E过程中细胞全能性的高低发生了改变
B.D试管要给与一定的光照条件
C.植株F一般不能直接用于扩大种植,需要在蛭石等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
D.植株A和F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可将一个亲本的部分染色体或染色体上某些片段转移到另一个亲本体细胞内,获得不对称杂种植株。疣粒野生稻(2n=24)对白叶枯病有较高抗性,由于不同类型间的有性杂交后代高度不育,限制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2n=24)的转移,为此研究人员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疣粒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特性转移到栽培稻中,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大剂量的X射线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易位、染色体消除等,使细胞不再持续分裂;碘乙酰胺使细胞质中的某些酶失活,抑制细胞分裂。
(1)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抗病栽培稻植株的理论基础有_____、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从物理性质上看,研究过程中所用的培养基为_______,培养基中应添加一定浓度的蔗糖,其目的是_____
(3)过程②需用_____酶处理愈伤组织,过程③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与过程③相比,过程④需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
(4)经诱导融合后,只有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可持续分裂形成再生细胞团,原因是______
(5)研究发现,有些杂种植株染色体数目与栽培稻相同,性状明显偏向栽培稻,但也表现出野生稻的一些特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6)研究人员利用致病性强的两种水稻白叶枯病菌株对72株再生杂种植株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共有40株表现出抗性,其中17株对两种菌株均具抗性。综合染色体数目及抗性检测,应优先选择______的杂种植株进行繁育。
6 . 科学家常运用可遗传变异原理进行育种,下面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该玉米的基因型为BbTt。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_____(填序号)过程。
(2)图中③过程为_____,将幼苗2正常培育得到的植株C属于_____体。
(3)将幼苗2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植株B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_____,这种育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_____
7 . 科学家将分离得到的成熟的胡萝卜韧皮部细胞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最终由单个细胞发育成了完整的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所用的这种生物技术叫____________。该项技术表明,当植物细胞处于______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________和其他外界环境条件下,可表现出________,发育成完整植株。
(2)图中B过程称为__________,通过B过程产生的愈伤组织细胞与根韧皮部细胞的形态结构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课外小组同学用胡萝卜的愈伤组织同时进行了两组实验:甲组培养基中含3%的蔗糖,乙组培养基中不含蔗糖,经灭菌后接种,每组实验再分成两小组,分别在光下和暗处培养。1个月后,观察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分化情况,结果如表所示:

培养条件

甲组

乙组

光下

正常生长,分化

不生长,死亡

暗处

正常生长,不分化

不生长,死亡

由此得出的结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8 . 有关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要使用植物激素,如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秋水仙素等
B.始终需要提供适宜的光照,以保证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
C.需要进行人工培养,使花粉细胞中的精子获得受精能力
D.花粉细胞经过了脱分化、分裂和再分化
9 . 下列是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再分化生根→生芽”三阶段使用的培养基的比较,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都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都需要加入琼脂、水、无机盐
C.都需要添加C源(通常为蔗糖)
D.都需要添加相同浓度的植物激素
10 . 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中,能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B.切取小块植物叶片直接接种到某种植物组织培养基上,获得植株
C.在固体培养基上稀释涂布大肠杆菌培养液,获得单菌落
D.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国道两侧狭长隔离带中紫花地丁的密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