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应用动能定理解多段过程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 θ,整个斜面分为 ABBC 两段,AB=3BC。小物块 P(可视为质点)与 ABBC 两段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μ1μ2。已知 P 由静止开始从 A 点释放,恰好能滑动到 C 点停止,那么 θμ1μ2 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A.B.
C.D.
2 . 如图,一质量m=1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于动摩擦因数μ1=0.1的水平轨道上的A点。对滑块施加一水平外力,使其向右运动,外力的功率恒为P=10W。经过一段时间后撤去外力,滑块继续滑行至B点后水平飞出,恰好在C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形轨道,轨道的最低点D处装有压力传感器,当滑块到达传感器上方时,传感器的示数为64N。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质量为M=3 kg的长木板。已知AB的长度L=2.0 m,半径OC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37°,圆形轨道的半径R=0.5 m,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滑块运动到C点时速度vC的大小;
(2)BC两点的高度差h及水平距离x
(3)水平外力作用在滑块上的时间t和长木板的最小长度s
2021-04-23更新 | 3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联考物理试题
3 . 如图所示,某斜面的顶端到正下方水平面O点的高度为h,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小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水平面上的A点停下。已知斜面倾角为θ,小木块与斜面、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木块在水平面上停止点A的位置到O点的距离为x,则(  )

A.h一定,越大,x越大
B.h一定,越大,x越小
C.木块从斜面顶端滑到A点,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
D.木块从斜面顶端滑到A点,重力对物体做功为
4 . 小球自的高度由静止释放,与地面碰撞后反弹的高度为。设碰撞时没有动能的损失,且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求:
(1)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是重力的几倍?
(2)小球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的总路程。
5 . 如图所示,在北戴河旅游景点之一的南戴河滑沙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滑道ABAB′(均可看作斜面),甲、乙两名旅游者分别乘两个完全相同的滑沙橇从A点由静止开始分别沿ABAB′滑下,最后都停在水平沙面BC上。设滑沙橇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可认为是圆滑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在B点的速率一定等于乙在B′点的速率
B.甲在B点的速率一定小于乙在B′点的速率
C.甲滑行的总路程一定等于乙滑行的总路程
D.甲、乙从A点出发到停下,两人位移的大小相等
6 . 在夏天,水上乐园是非常受大众欢迎的地方,如图是水上乐园的一种娱乐设施,人们可以从倾角为θ=37°的倾斜滑道上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滑道后减速停下来。已知倾斜滑道长度为32m,某人质量为m=60kg,从倾斜滑道顶端由静止滑下,在水平滑道上滑过的距离为51.2m,滑行的总时间为t=10.4s,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人与滑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求:
(1)滑行过程中最大的速度vm及在水平滑道上滑行的时间t2
(2)μ的值;
7 . 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右端点在O位置。质量为m的物块A(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从距O点右方x0P点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压缩弹簧,将弹簧右端压到O'点位置后,A又被弹簧弹回。A离开弹簧后,恰好回到P点,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求物块AP点出发又回到P点的过程,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求O点和O'点间的距离x1
2021-04-12更新 | 4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麻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物理试题
8 . 如图所示,AB圆弧轨道,BC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BC的长度也是R。一质量为m的物体,与两个轨道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当它由轨道顶端A从静止下滑时,恰好运动到C处停止,求:
(1)物体从A运动到C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2)物体在AB段摩擦力做功。
2021-04-12更新 | 4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麻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物理试题
9 . 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拉物体,运动一段距离后撤去此力,最终物体停止运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动能随位移变化的Ekx图象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拉力是物体所受摩擦力的3倍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C.整个过程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为Ek0
D.水平拉力的大小为
20-21高一·浙江·阶段练习
解答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如图1是某游乐场中水上过山车的实物图片,图2是其原理示意图。在原理图中半径为的圆形轨道固定在离水面高的水平平台上,圆轨道与水平平台相切于A点,A分别为圆形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过山车(实际是一艘带轮子的气垫小船,可视作质点)高速行驶,先后会通过多个圆形轨道,然后从A点离开圆轨道而进入摩擦因数为0.5,长的水平轨道,最后从点水平飞出落入水中,整个过程刺激惊险,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已知水面宽度为,假设运动中不计空气阻力结果可保留根号。
(1)若过山车恰好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则其在点的速度为多大?
(2)为使过山车安全落入水中,则过山车在A点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3)某次运动过程中乘客在圆轨道最低点A对座椅的压力为自身重力的3倍,则气垫船落入水中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021-04-07更新 | 560次组卷 | 5卷引用:【新东方】 高物 20210304-020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