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摩擦起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这个词的意思是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籽、干草之类的微小屑末(芥)。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有了磁性
B.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带了电
C.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与芥菜籽、干草之类的微小屑末带异种电荷
D.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与芥菜籽、干草之类的微小屑末带同种电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有一个质量很小的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挂着,当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B靠近它时,看到它们互相吸引,接触后又互相排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B.接触前,A、B可能带同种电荷
C.接触前,A球一定不带任何电荷D.接触后,A球一定带电
3 . 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场强定义式E=可知,某电场的场强Eq成反比,与F成正比
B.电阻率是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C.由R=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D.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的创造过程
5 . 对电现象及规律的认识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是由于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B.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电荷量均增加为原来的2倍,距离不变,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4倍
C.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电荷量均不变,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一半
D.电场线是电场中实际存在的曲线
6 . 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带电的物体可以使不带电的物体创造电荷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某电视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不带电B.蜜蜂带负电C.空气带负电D.蜜蜂带正电
2019-09-05更新 | 552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物理试题(文)
11-12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多选题 | 较易(0.85) |
8 . 用棉布分别与聚丙烯塑料板和聚乙烯塑料板摩擦的实验结果如图,由此对摩擦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以及数不同的电荷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该物体的带电种类可能不同
2019-07-21更新 | 1342次组卷 | 15卷引用:作业17 电荷-2021年高一物理暑假作业(人教版2019)
9 . 以下关于静电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穿着化纤服装的人在晚上脱衣服时,常常会看见闪光并伴有轻微的“噼啪”声,这是由于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
B.摩擦起电产生的电压总是很低的,因此对人并不会造成伤害
C.脱化纤服装时,由于摩擦起电所产生的电压可能高达几千伏以上
D.脱化纤服装时,由于摩擦起电所产生的静电能量很微小,通常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将两只充气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放在绝缘水平面上,关于两只气球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球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B.气球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气球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气球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