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感应起电与验电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图,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不带电的枕形导体A和B被此接触,A、B下方均连有两片闭合的金属箔片。先将一个带有绝缘棒的带电金属球C靠近枕形导体的A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端金属箔片张开,B端金属箔片不会张开
B.A的左端带正电,B的右端带负电
C.先分开A、B,再拿走C,则A、B均带电
D.先拿走C,再分开A、B,则A、B均带电
2 . 下列关于几种起电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C.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D.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两个物体可能带上异种电荷
3 .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验电器的金属球(未接触)的过程中,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逐渐变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原本带正电
B.此过程中,自由电子从金属箔片转移到了金属球
C.玻璃棒带电过程为感应起电
D.金属箔片张角变小是因为验电器上的电荷消失了
2023-09-19更新 | 511次组卷 | 3卷引用: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课时作业:1.1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能够创生,而且电荷量是可以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D.摩擦起电的本质不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023-08-23更新 | 43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并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都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把C移近导体A,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最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2023-08-20更新 | 1126次组卷 | 4卷引用:必修第三册人教版(2019) 第九章 1 电荷
6 . 如图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和分布情况是(  )
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电子向A端移动,两端带等量电荷
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两端带等量电荷
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A端电荷量大
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B端电荷量大
2023-08-02更新 | 650次组卷 | 3卷引用:1.1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课时强化训练-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能够创生,而且电荷量是可以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D.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
2023-07-31更新 | 24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8 . 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如图所示。手握绝缘棒,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带电体C移近导体A时,两边的金属箔都闭合
B.保持C不动,先把导体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张开的金属箔都合拢
C.保持A和B接触,C不动,若用手触碰导体A的左端,则导体A下方的金属箔合拢
D.保持A和B接触,C不动,若用手触碰导体B的右端,则导体B下方的金属箔合拢
2023-07-21更新 | 1080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海南中学白沙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如图所示,用一对绝缘柱支持的不带电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现将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则(  )
A.此时A、B都带负电
B.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
C.先移去C,再分开A、B,金属箔仍然张开
D.先分开A、B,再移去C,金属箔仍然张开
10 .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课本内的几幅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利用头发屑模拟的电场线,从该图得知该电场一定是正电荷形成的
B.乙图的可变电容器的原理是改变铝片之间距离从而达到改变电容的目的
C.丙图,金属网把验电器罩起来,当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但不接触,铝箔会张开
D.图丁,建筑物顶端的避雷针通过尖端放电,中和空气中的电荷达到避免雷击的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