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9-20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 . 在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后,人们对放射线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α、β、γ射线的穿透本领不同。如图为这三种射线穿透能力的比较,图中射线①②③分别是(   
A.γ、β、αB.β、γ、αC.α、β、γD.γ、α、β
2 . 有什么事实和理由可以说明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来自原子核的内部?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2021-01-28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人教版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3 第五章 1.原子核的组成变式题
3 . 下列物理史实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玻尔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B.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C.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有复杂结构
4 .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B.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
C.物质的放射性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5 . 天然放射现象是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的,该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以元素都具有天然放射性
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有力证明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的结构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后不再具有放射性
D.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2020-12-19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五章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 基础训练
6 . 历史上,为了研究放射粒子的性质,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下面四幅示意图中所表示的实验中是研究发射源产生不同射线的特性的是(  )
A.B.
C.D.
7 .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汤姆孙发现电子;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学生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1919年卢瑟福用镭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究一直在不停地深入。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B.光电效应现象C.原子发光现象D.α粒子散射现象
8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内部有复杂结构
B.核力是引起原子核中中子转变成质子的原因
C.核反应堆中,镉棒是用来吸收中子,其作用是控制反应速度
D.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一个核的结合能比一个核大
9 . ______叫做天然放射现象。在天然放射现象中,____________都是守恒的。
2020-11-0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沪科版 高二下 第十二章 B 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 同步练习
10 . 最早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科学家是(       
A.贝可勒尔B.居里夫人C.卢瑟福D.盖革和米勒
2020-11-0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沪科版 高二下 第十二章 B 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 同步练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